如今热门的“共享农业“,原来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从2016 年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至今,各行各业都开始向“共享”模式的转变。中国能够发展共享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和高科技的基础上的。农业,作为中国从古至今的主流行业,却在技术上和模式上一直落后众多国家。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要求传统的农业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必须实现新的突破,因此”共享农业“的模式悄然兴起,并将引领中国农业的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016年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兴起将中国的“共享经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目前国内共享经济市场包括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各种领域,并在不断扩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曾经一度号称” 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电商的兴起,为农业的共享提供庞大平台基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为中国农业提供了精准化的信息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农业进入自动化无人监管的新时代。纵观中国共享农业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施共享和劳动力共享
小型农户一般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设备和劳动力都很分散,为了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土地规模化流转,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初步达成了农机共享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设备和劳动力的共享。例如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召开合作社在2014年成为“土豪村“,年终给庄给村民1300多万分红。该模式只能局限于合作社内部,但为”共享农业“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阶段:物流共享和技术共享
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再生产一直稂莠不齐。电商平台的发展促进了基于订单农业的模式,通过在多个村设立一个共享物流的中转站,并搭建农技知识共享平台,可以根据物流中转站辐射的多个村的多个订单进行混合集中配送,来减少单一且长距离的运输成本,并能平衡城乡之间的农业技术水平。比如众多地区出现的“乡村货的“、”乡间货的“等,都属于物流共享的模式,”农医生“就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农业技术共享交流平台。
第三阶段:土地共享和全产业链
随着政府进一步放活了土地的经营权,可以通过整合闲置在乡村的优质土地实现土地共享,形成一个具有区域性的“共享农场“,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并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带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旅游、养生、时尚等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广州的艾米共享农场在国内较早的探索了该模式,成为同行业的先锋。该模式也是中国”共享农业”的最新模式,且在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上,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价值。
三个阶段的演变,得力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国的“共享农业”正在向着土地共享和全产业链的模式快速发展,为中国传统农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优秀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