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教育说:孩子的专注力,是我们陪伴出来的

 

在繁忙的生活中,感觉自己总是会被孩子打断。不是妈妈长,就是爸爸短的。经常孩子的问题一处理完,自己却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仿佛一切又要从头来过。身为优胜教育的小编现在建议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总认为是孩子打断了我们的节奏,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但是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也经常被我们所打扰呢?自己正在卖力的吃饭,结果我们却要一口一口的喂,导致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边吃边玩。孩子在认真的画画创作,我们却用自认为“专业”的眼光来评定,打断专注的孩子,抢过画笔亲创作...这些未尝不是一种我们对孩子的打扰呢?

 

打扰等同于干涉,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很多家长会抱怨,孩子干什么都坐不住。很多孩子过了2岁之后,就能主动安静下来,因为他对某个东西感兴趣,喜欢研究,就会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

此时,父母不要去干扰孩子,这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也是注意力发展的良好时机。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经常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些成人看来也许很无聊的事上。

如果让他专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逐渐变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质。

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是被保护出来的。请保护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去做的一项“工作”。

打扰是对自我思考能力的剥夺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孩子吃饭的问题。家长跟在孩子后面追着喂、抱着喂、哄着喂,一顿饭吃上一个小时是常事。4~6岁的孩子独立吃饭还是问题,几个家长管一个孩子吃饭,在国内竟然是常态。

在西班牙,很多家长会在2岁左右就让孩子独立吃饭,即便吃的到处都是,也会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他会知道饿了要吃饭,饱了就不再吃如此简单的道理。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太小,不知道饥饱,吃几口就不吃了。可事实上,连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知道饿了就哭,一个2岁以上的孩子又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饱、什么是饿呢?

看过一个美国妈妈带孩子的故事,来自中国的婆婆看孙子不吃饭很是着急,准备好食物要去喂孩子吃饭,但被孩子妈妈制止。

孩子妈妈在问孩子确定不吃饭,并且过了吃饭时间就没有饭吃后,将孩子的碗碟撤掉,允许孩子到一旁去玩儿。

几个小时后,玩累的孩子表示饿了,却被妈妈拒绝说“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过了饭时就是没有饭吃的”,从那一次之后,孩子都会准时出现在饭桌前。

而我们的父母又和欧美家长的区别在哪里呢?有人会说是狠不下心。

事实上,正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强迫着喂饭,从而打扰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节奏,甚至丧失了自己吃饭的能力,也丧失了自己体会饿的感觉,只知道勺子伸过来只要张嘴就好,手里游戏不停,注意力没有办法集中。

很多人会以“为了孩子好”作为借口,觉得这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可却没有人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他是否真的需要你去喂他吃饭,帮他穿衣,替他为他的作品选择颜色?

打扰会阻碍孩子自我探索

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孩子如果能够独自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家长不应该过多干预,你一喊一叫一插手,当然会影响他的专注力,也会减少他的探索欲望。

而且家长帮忙越多,孩子独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赖性。他以后做事容易不能坚持,做一会儿没有成功,就急于向你求助。

所以,不要打扰孩子的专注,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

当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要获得一个玩具时,他真正需要的不是拿到玩具这个结果,而是通过努力拿到玩具的过程会让他愉悦。

可如果你出于“好心”帮孩子完成了这件事情,孩子将逐渐变“懒”,慢慢学会做一个“伸手族”。

你要做的是陪伴和守护,而不是打扰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这件事情,就足够了。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探索的过程中,帮他排除那些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当他在遇到挫折向我们求助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的支持。

孩子都会渴望独立的空间,在西班牙,11岁的孩子就会开始在自己的房门上贴“入内请敲门”“经过允许才可进入房间”的标示,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并不意外。

如果条件容许,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玩耍的房间。有为孩子设计的玩具架,上面整齐的放着孩子喜欢的玩具,能够方便孩子自行取用。

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和协助者。在自由和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专注的能力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总是充满了干扰的因素。

父母应该管理好自己“教育心切”的心情,做孩子的观察者与协助者,孩子能够独立玩耍的时候,不管他的玩法是否符合你的满意度,你都要耐心地欣赏。

孩子需要你一起玩的时候你要积极的参与,当他有困难的向你提出帮助请求的时候,你可以引导他解决。

但是请你千万不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是以一个观察者、协助者、鼓励者的身份站在身边,这样孩子的独立性会得到培养,专注力也会有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