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估值已缩水20%,滴滴还能值500亿吗?
近日,媒体报道称,全球打车软件巨头Uber董事会正在推动两家财团的投资提议,并正在考虑第三个投资提议。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投资方案中,有两个方案的实际股份买入价格都要低于Uber此前估值。这意味着,无论最终哪个投资方案获得批准,Uber的估值都将缩水。
作为Uber在中国市场的模仿者,同时也是战略合作伙伴,滴滴出行似乎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快车产品受到政策挤压,司机、订单双双下降、商业化运营毫无建树,赢利遥遥无望。Uber估值缩水意味着C2C模式的网约车平台碰到了天花板,滴滴该何去何从维持高估值呢?
Uber缩水100亿美元
由于创始人卡兰尼克一系列不正当的竞争策略和极富争议的企业文化,明星公司Uber一直麻烦不断、丑闻缠身。虽然Uber还没有IPO,但这家打车巨头的私有股票在市场上早已尽人皆知。不过经历了一系列丑闻之后,Uber私有股票的股价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跌去了15%,进入30美元档,估值从年初的600亿美元,缩水到500亿美元左右。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Uber董事会正在推动两家财团的投资提议,并正在考虑第三个投资提议。在这三个投资方案中,Dragoneer财团和软银提出的报价都要低于Uber此前估值。无论最终哪个投资方案获得批准,这都意味着,Uber将首次以前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出售大笔股份。估值继续缩水将成为事实。
滴滴大量车辆无奈清退
作为Uber在中国市场的模仿者,滴滴出行在主要产品、盈利模式上都与Uber如出一辙。Uber正遭遇的事情,滴滴也躲不过。
先来看看滴滴出行的情况,随着各地网约车细则出台,意味着滴滴出行通过补贴获得的大量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只有退出。7月份,滴滴在福州一个城市就清理约7万多辆不合规网约车,其中包括1.57万辆外地牌照的网约车。与此同时,厦门、泉州等地政府主管部门也先后约谈滴滴出行,要求清退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可以说清退不符合条件车辆是大势所趋。
人们可能有疑问,滴滴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到底有多少呢?以北京地区为例,财新网曾报道称,滴滴注册司机110万,活跃司机20万,只有10%拥有北京户口,也就是说只有不到2%的司机符合北京网约车管理细则要求。
二三线城市的情况同样不乐观。泉州网约车管理细则规定,网约车价格不能低于15万元。滴滴出行曾公布的报告显示,滴滴在泉州10 万以下的车占 98.54%,10 万以上只占 1.46%,也就意味着98.54%的车辆要被清退。
商业化探索无疾而终
另一方面,滴滴出行也在进行商业化探索,去年开始在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推创业计划,符合条件的车主交纳2万元左右,每月还月供,就可以在滴滴合作的汽车企业领到一辆车,那一次滴滴计划招10万车主。
按照当初的设想,滴滴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运力,同时通过卖车也会产生收益,不过事与愿违。
深圳和武汉都出现过大规模的退车情况。南方都市报曾报道,据滴滴核算,月流水2万的司机,扣除平台管理费2400元、车辆月租6000元,再加上相关奖励3000元,毛收入16000元左右,扣除油费、停车费等4000元之外,司机一个月净收入12000左右。
一位杨姓滴滴师傅,2016年4月份的流水金额为11067.4元,按照计算公式,杨师傅的工资应为5246.66元,工资条中“司机应发”也是5246.66元,不过杨师傅实际到手工资为“3311.47元”,被扣除了“1935.19元”,被扣的费用在工资条中标注的名称为“油卡”。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武汉。按滴滴出行的计算公式,武汉车主每天跑24单,扣除掉油费和保养后,每个月的收入预计可达5014元。事实上,媒体调查10多个滴滴快车司机,没有一个司机表示日单能超过20单,武汉司机因此纷纷要求退车。
到今年,这种以租代售的模式,滴滴出行已经不再推广,当初10万创业车主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呢?
真实数据惨不忍睹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主要以用户数量、订单数量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滴滴出行最为自豪的数据近一年来也大幅缩水。
滴滴出行一直对外宣称平台注册用户超4亿,司机1750万名,出行服务覆盖400个城市,日订单超过2000万。不过,深圳创投云服务提供商VC SaaS发布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1日起,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4.5%下降到3.4%,下跌幅度达到了27%,优步中国则从原来的0.5%下跌至0.1%。由此推算,滴滴的日订单不是2000万,而是下跌到1360万,缩水达32%。
这估计还是机构的保守数据吧。
今年以来,滴滴出行又把希望寄托在全球化和无人驾驶、智能交通上。而这些领域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先不说拥有雄厚技术实力、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究数年的谷歌、微软、百度、Uber等科技巨头,尚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规模化量产更是遥遥无期,才入局不久的滴滴,能有什么成就?
“滴滴是台融资机器。”一位没有投资过滴滴的风险投资家指出,“它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它的巨额融资,而非它的技术。”
《华尔街日报》近日也发出质疑,滴滴值500亿美元吗?该报刊文指出,在坐拥庞大现金规模以及似乎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之际,滴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证明其500亿美元估值的合理性,即便是滴滴的辩护者也是这么认为。
问题是,滴滴似乎无法给出证明。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