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被投资人起诉,释放了什么信号?
由“性骚扰门”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仍然在不断发酵。商业机密侵权诉讼,高管集体出走之后,五家投资机构联手做局,将卡兰尼克推离了Uber的王座,使得这家估值近700亿美元的公司成实现了另类的“无人驾驶”。然而关于Uber的各种流言仍然前仆后继,层出不穷。一时间,Uber颇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危势。
作为创始人的卡兰尼克虽然在董事会的压力下黯然离职,但仍然有一大批人踮着脚观望,等待着他上演当年乔布斯王者归来的桥段。而在更多的人看来,只要“卡兰尼克回归?”仍然是个疑问句,那么Uber就无法掀过去这晦暗的一页,开启新的征程。而不和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划清界限,Uber就谈不上涅槃重生。作为参考,卡兰尼克的出局,和乐视“贾跃亭”的出走,颇为神似。
所以,Uber的投资方 Benchmark Capital将卡兰尼克告至法院,表面上是诉其欺诈、违约损害投资人利益,实际上是要将卡兰尼克彻底失去董事会的席位,断绝他上演“胡汉三又回来了”式的反扑。这和融创孙宏斌口中所说的——他(贾跃亭)不辞职,就把他开除——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一个人的存在已经成为累赘的时候,投资者不会在乎当年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这跟感情无关,你可能还是小甜甜,但花果山承受不了你压寨了。
作为硅谷知名投资机构、Uber最重要同时也是最早期的投资人之一,BenchmarkCapital拥有 Uber公司 13%的股权。投资机构和企业创始人交恶并不少见,但闹到对簿公堂,彻底撕破脸却极其稀少。联系到最近软银收购Uber股份估值400——500亿美元的消息,以及Uber CEO职位长期空缺的现实,基本可以判定,市场对Uber估值虚高的质疑和发展的停滞,是促使投资机构彻底放下矜持的稻草。
当Uber深陷泥潭的时候,它曾经最大的对手——滴滴,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近期,滴滴相继宣布投资了中东和非洲北部的Careem、欧洲和非洲的Taxify和东南亚的Grab,而在更早之前,它还入股了美国的第二大打车服务Lyft和印度的Ola,投资了巴西的打车公司99。滴滴似乎正在全球落子,形成对Uber的围剿之局。
然而,Uber的前车之鉴或许能为滴滴敲响警钟。在Uber的危局出现之前,没有人预见到高歌猛进的Uber会因为一封控诉邮件拖拽住前进的步伐,彼时的Uber,全球化进程一日千里,无人驾驶开发狂飙突进,其情形像极了现在了滴滴——就在不久前,滴滴宣布成立硅谷实验室,进军无人驾驶研发领域。
现在感慨Uber“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还为时尚早,但就像华尔街最新的报道中所言:Uber近来陷入动荡,Snapchat母公司Snap上市以后股价持续下滑,表明创业公司再受青睐,其命运也有可能会瞬间扭转。
如今的滴滴,虽然有创业公司的名头,程维却似乎已经没有了“下一秒就会死掉”惊恐,面对用户对于涨价的控诉和司机对抽成的愤怒,滴滴依然我行我素。在根基——国内网约车业务实现盈亏平衡遥遥无期的情况下,走位越来越像一家投资公司,试图通过版图的扩张来维持及提高估值。
“滴滴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它的巨额融资,而非它的技术。”一位没有投资过滴滴的风险投资家说。的确,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滴滴或许能靠砸钱,砸出一片江山,但扪心自问一下:在打下那片万世永固的江山之前,你会不会遇见类似Uber“性骚扰门”一样的小事儿呢?
到时候,曾经追在你身后喊你“小甜甜”的人,可能也会一本正经的说:牛夫人,请你自重!
本文来源:一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