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团邦----当代艺术优秀影响力人物

龚团邦,字杨明,号嘉玉阁主人,中共党员。笔名汉邦,江岩坝,怪老头,峨眉秋月,嘉山樵夫,凌云居士。1952年4月2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老鸦乡,启蒙于沫若故里-沙湾小学,自幼受沫若文化熏陶,深深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是情有独钟,进而酷爱文学及古典诗词的学习与创作,现为乐山市收藏家协会会员(证书编号:0107).中国东坡诗社社员(证书编号:00799).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证书编号:20140101030).作品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书画网,中华丹青网,《深圳法制报》《凌云吟》《中国风》等多家报刊及网络媒体上发表。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龚团邦作品赏析

美诗绩超群 雅词庾开府

——记著名诗词艺术家龚团邦

龚团邦,著名诗词文学艺术家,字杨明,1952 年生,四川省乐山沙湾区人。世人皆知郭沫若,但鲜有人知沙湾区。沙湾区即是郭沫若故里。龚团邦的诗词艺术启蒙,便是基于深厚的沫若文化氛围。龚团邦幼年就读于沙湾小学,这所学校有沫若诗词文化积沉,对龚团邦的艺术启蒙起到了重要的熏陶引领作用。

诗词作为中国艺术瑰宝,要精通此艺成为大家,绝非容易,所以说在诗词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缺少随口咏吟的初级爱好者,但是名家却常常经年不遇。诗词是文学之珠,有成绩有才气的诗词名家,是文学朝圣群体里的珍得真经者。

不可否认,生于文学名家故里,又有深厚文学积淀,对诗词艺术倾一腔心智的龚团邦,即是一位珍得诗词真经者!

要理解龚团邦在艺术界的诗词造诣,可从三层面体验他卓著的艺术成就。

第一个层面是“工整”。轻诵《G20杭州峰会有感吟 》 :

西子湖畔秋韵飘,

杭州峰会铺金桥;

风云变幻钱塘水,

泉涌环宇孔方潮 。

工整,首先是押辙合韵。龚团邦做诗,以正规、正统、正章为根本,他深谙诗词的韵律之美,酿诗酝词,不信口而出,极尽推敲之功,以达古典之风。诗中一个“飘”字,恰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此是艺术精炼的字眼,也是呕心巧成的机缘。炼一字,而成诗词之眼,诗意盎然,字精句工。龚团邦极尽断须之功,依文学基础功力与文学创新思维的合力做诗,所以读龚团邦的诗,古典意味浓厚,炼字精致,虽叙当今之事,却卓持古典高品,这就是龚团邦对诗词艺术创作规律和章规有深刻把握能力而成的工整之果。

第二个层面是“意境”。意境是诗词的精神核心,没有意境难成诗意,意境不高,辞名难显。同样是《沁园春》,毛泽东能写出“一代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意豪情,别人就不能,这是为何?因为许多人的意境达不到毛泽东的精神层面。再写《沁园春》,谁能与领袖意境媲美,谁能依不俗意境再攀诗词艺术的巅峰?寻遍词林,忽见龚团邦的《沁园春 嘉山情韵》如沙中黄金,生辉耀眼!本想摘一小段录赏 ,不成想却句句难舍,唯贴全文,以示敬仰:

嘉山凌云,

乌尤茂林,

峨眉金顶;

涛涛大渡魂,

蜿蜒古城;

竹溪垂钓,

海棠怡情,

铁牛门浪,

斑竹湾行,

老宵顶眺,

赏嘉山乌尤凌云。

翡翠矣!

观仙境秀色,

名山风韵!

长伴浦江春秋,

早赏得霓虹华灯够。

逍遥乐山游,

大渡波涌,

挥洒江流,

泼彩明快,

青金势优。

墨韵狂舞,

凌云山前佛祖笑,

三苏楼,

峨眉春醉客,

韵飘嘉州!

嘉山樵夫

如果说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是因为江山伟业激发了他伟大的诗词情怀,那么龚团邦的《沁园春 嘉山情韵》则是因为大好河山的激荡,让其产生了不输领袖的家国巨念。龚团邦在词赋中极善依物抒怀,借景生情,他用对大好山河的深爱情怀,体验自然风貌的细致与雄奇,将情景寄于心声,体现于外即是客观与主观的高度统一。典重、高雅、浑成、协乐,龚团帮词赋造句无比雄奇,感情无比深挚,美哉豪哉,意境深远,词韵隽永,这是继《泌园春 雪》之后,让旧词牌再现辉煌的绝音大律!

第三个层面是“功绩”

李白、杜甫、李清照……这些人之所以成为诗词巨匠,原因很多,但有一个共同原因都是文学史上立下“功绩”之人。

龚团邦之所以堪称诗词名家,也是因其功绩不凡。首先他对诗词艺术有深刻的继承之功,其次他对诗词艺术有创新之绩。如是,诗词艺术没有断代之遗憾,经由龚团邦的继承和发展,仍旧煜煜光彩,仍旧能陶人情操,慧人心智。

龚团邦是中国东坡诗社社员、中国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他的诗词作品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书画网,中华丹青网,《深 圳法制报》《凌云吟》《中国风》等媒体频频刊发,这即是功绩的积累过程,也是功绩的显世佐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李清照的触景生情。金樽尽,玉杯残; 樵夫半醒凭倚栏,这是龚团邦的率真自然。龚团邦的诗词,从历史的云烟中脱颖而出,在艺术新时代又立高峰!

华艺书韵文化传媒艺术总监著名艺术评论家 史峰

2017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