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钱网:“无现金日”来了 移动支付改变了什么

 

8月8日是个好口彩的日子,也是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收付的“大佬”们力推的“无现金日”,在“滴”、“滴”的清脆扫码声中,不少人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并亲身体验,比如获得 “鼓励金”线上红包,在参与无现金活动的线下实体门店(如超市),以移动支付为推荐的购物结款方式,即可实现该红包的抵扣等(不可提现)。

虽说在“节日”当天,似乎并未见商家的销售情况因为强调某种支付方式而突然火爆,但结合现状来看,赶钱网观察员认为,这并不能代表“无现金”只是个没有可行性的噱头,而恰恰是在相当程度上反证了其日益重要的地位:“无现金”已经相当日常和普及,甚至巨头出马“搞事情”都不足以掀起一场击中新鲜度的话题。

而即使日子和活动本身没火,与它相关的话题和争论却不少。两会前马云“支付宝五年让中国实现无现金社会”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这让习惯于它的存在(不管是否实际使用它)的广大人民群众突然惊醒一般地反思了起来:它真的这么好吗?它合法吗?它安全吗?它可能实现吗?……

关于它的好与不好,几乎所有知道它是什么的人都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一大堆,诸如携带方便、支付快捷、不设找零、环保省料、科技结晶等优点;赶钱网观察员同时也有听到以下抱怨。像是充值麻烦、大头垄断、自成体系、实名数据、没有实感、不会使用等关于其“劣势”的抱怨也不绝于耳。提炼关键字,一言以蔽之,便是:由于科技进步的客观现实、其自身远高于传统支付方式的便利性、相关行业巨头的倾力推动,“无现金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其覆盖面将会进一步扩大——那么“好与不好”的可论之地便很清晰地被定位在操作与服务等流程体验上了。

仅现阶段“无现金”——线上收付而言,当年轻人们、经济条件较好区域的人们潇洒地享受着“点击购物,足不出户”、“轻装上阵,扫扫手机”、“发个红包,随时打钱”,就如段子所说的“连乞丐都在地上铺着一张二维码”的“无现金”生活时,小赶也留意到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无线网络的年长者、还未拥有自己的移动智能设备的儿童、甚至不知道“无现金”与移动支付为何物的落后地区人群或特殊人群,却无法享受到“无现金”带来的种种便捷好处与实惠补贴等,而只能选择继续使用现金。同时,无论多么忠实、老练的移动支付用户,也会同样面临着不少体验上的问题,如版本快速更迭带来的体验波动,如各家大佬互设限制而不得不安装、使用N套APP并付出因接受其附带的推送、补贴方案等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如移动信号不佳导致支付功能失灵,如技术BUG或数据包丢失导致账户出现问题,如基于线上特性而只能远程联系客服,咨询问题或请求帮助时其响应速度、专业程度等服务质量与其他软性要素依然相对传统、并未跟上迅猛发展的技术水平与业务模式……赶钱网观察员和大家一样期待以上遇到的问题均有待完善。

关于其合法性与安全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认可与保护的是“人民币”的地位、作用、货币制度、尊严等。在遵循此法律与原则的大前提下,“现金”与“无现金”均可以被认为是“人民币”的一种载体,只要是确保在人民币系统之内进行收付,就没有必要、也不宜简单粗暴地将“无现金”直接人为区隔甚至剥裂出去。但是同样地,如果只是为了推广或促销等,而全面限制甚至排斥现金的收付使用,无疑也是不合理、无法律法规的许可依据的。无论出于法律,还是出于前述的人群现况,在现阶段,或者一段时间以内的将来,现金都一直保持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不能因“无现金”的兴起就认定现金已退出历史舞台。

在安全性方面,尽管传统的假钞、损毁、失窃、遗落等不再是突出问题,但“无现金”也有着自己的安全隐患(如数据丢失、密码遗忘等)、也同样面临着不法分子的虎视眈眈(如网络劫持、黑客攻击、线上诈骗等),需要持有者、使用者、科研人员、相关职能部门与机构、以及全社会的正视、重视、警醒、防范。赶钱网观察员也呼吁广大同胞们一定要重视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赶钱网觉得关于“无现金”的未来,其实现在已有各种创新形式在萌芽或成长,如可以脱离网络限制的“刷脸”技术——收付与业务形式的更新与优化;近年越发受到重视的“信用”(信用消费、信用支付、信用变现)——载体的变形与丰富;如狂热新星比特币(光伏币、以太币)、云记账与去中心化原理——全新的一整套货币与收付系统;如按需取用——生产力升级导致分配与流通制度的变革等等,但必须警惕过渡阶段的“无现金”乱象与“无现金”炒作等所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社会规模的价值观崩离解析。

站在时代变革的入口,见证时代变革的全貌,赶钱网也认同可能就是从指尖的一张二维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