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揭秘:光鲜外表下的隐形(眼镜)内幕

 

2017年,隐形眼镜行业销售额暴增,仅7月国内销售逾50亿,创历史新高。如果按每半年更换一副隐形眼镜估算,再考虑到中国高中及大学生近视率持续攀升超过87%,庞大近视群体带来换镜频率和客单价的提升,构筑了刚需基础。近视刚需叠加消费升级,双轮驱动着隐形眼镜零售业的稳增长……然而,如此光鲜靓丽的行业背后,却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商业内幕。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调查,揭开隐形眼镜幕后的行业秘密。

企业问题频发,品牌同质异价

日前,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国内及外资部分隐形眼镜生产企业的飞行检查了解到,隐形眼镜生产企业问题频发,检查结果令人哗然。企业问题不仅仅是生产线的不合规,或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控不严,个别企业出现了重大问题,直接涉及产能数据不符,出库数量来路不明等现象。部分源自国内个别生产企业自身产能不够,从韩国、台湾购进干片(隐形眼镜半成品)或者低价购进未经检验的成品镜片,非法入关后在国内工厂分装、包装成自主品牌销售,进一步追求利润更大化,并填补自身产量不足,满足渠道销售商产品需求的事实。

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隐形眼镜行业的工艺基本都是全模压、半模压两种形式,不管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其生产工艺及质量已经非常稳定,国产跟进口在产品质量上几乎没有差别,某种意义上国产的品质还要比国外的好,但市场的销售价格相差巨大,也就是同质不同价。同样品质同样成本的产品,进口品牌跟国产品牌售出的价格相差好几倍,而消费者对此全然不知。

多品牌低价代工,进口途径成疑点

目前,输入中国市场量大的有韩国G&G、NEO、MI、GEO等工厂生产的隐形眼镜,以及台湾精华光学、台湾优尼康生产企业的抛弃型镜片,以OEM及自主品牌的方式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微商、网销、美妆及美甲店、美瞳实体加盟店。但调查资料提供的海关单上标示的数量和实际销售量差距很大,也就是说实际海关进口的只有30%。那么,其余的70%的产品来自何处?是非法通关,还是本身涉及制假售假现象?

据行业销售商透露,以上两种情况全部存在。韩国进口产品有30%属于正规海关报关进入中国市场,其余的70%主要通过专门的外贸物流公司采购隐形眼镜模具夹带,或直接以隐形眼镜干片(半成品模式)或半成品模具通关后在国内工厂分装包装成品,或通过外贸海运公司集装箱夹带入关。

据了解,美国博士伦的彩色镜片全部是韩国G&G工厂加工;台资企业海昌跟海俪恩一大部分产品全部是由台湾企业跟韩国企业提供;台资企业卫康的彩色镜片全部是韩国工厂提供的半成品分装销售……可见,进口品牌跟外资企业销售的彩色隐形眼镜大多非自行生产。而委托第三方工厂代工生产,有韩国跟台湾两地代工比较多。调查显示,进口品牌及外资品牌隐形眼镜占据中国市场总量的90%,自身工厂的生产产能是有限的,外购及代工产品的正规性、合法性有待论证。据行业人员透露,个别的韩国及台湾公司在青岛、广州、天津、河北等地设立有地下加工厂进行半成品加工,或者直接全程加工原装进口的产品,供货给国内销售商及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以极低的价格冲击市场。

部分电商禁售国产,抽检行为显失公平

记者在线上销售调查中了解到,隐形眼镜的线上销售量尤以国内最具代表性的TM药房最大,且销售量还在急剧上升。然而目前,该网政策只允许外资和台资产品品牌入库销售,针对国产及韩国产品全面限制。对韩国的产品限制,是因为产品比较杂乱,而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限制国产产品,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国产品牌质量不达,既然不达标药监部门为什么不管呢?

据悉,TM药房对自身线上产品进行抽检的行为,是符合政策规定的,但对于博士伦、强生、台湾海昌、台湾精华光学及优尼康等OEM的产品和外国品牌,进行的抽检的频率跟国产品牌则是完全不同,国产品牌销量少抽检多,外国品牌销量多抽检少,那么送入检验所的检验结果存不存在差异。

相关资料预计,目前专业的隐形眼镜垂直B2C销售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几年内,在传统渠道销售的所有眼镜类商品均可通过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易。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隐形眼镜网购市场迅速发展,成熟的隐形眼镜B2C将获得市场与资本关注,并有望成为未来几年最具增长性与投资价值的B2C市场。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国内眼镜制造技术日臻完善,国产隐形眼镜品牌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产品牌的自主创新和自我监督尤为重要,更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业监督体系,携手并进,跨越发展,共创行业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