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17届秋粥节暨首届灵水秋粥文化旅游节
8月7日立秋时节,秋高气爽、云淡风轻。2017年第十七届秋粥节暨首届灵水秋粥文化旅游节在北京西郊的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盛大举办。北京市及门头沟区相关领导、主办方领导、著名绘画名家以及各位应邀嘉宾一同见证了活动的成功启幕。
“秋粥节” 作为灵水村的传统节日,是为纪念灵水举人刘懋恒父子在荒年赈灾济民的善行义举而传承了300多年的习俗。300年来,该节日承继了灵水村民朴素的纪念,已经成为门头沟地区知名的民俗节日。
与往届秋粥节不同,2017年主办方京西山水集团借力秋粥节契机,在原有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将“秋粥节”重新包装,推出“秋粥文化旅游节”,力争通过升级改造,将秋粥节打造成为北京知名的文化旅游名片。
上午十时许,秋粥节开幕仪式正式开始。在欢快热烈、气势磅礴的红龙大鼓开场表演之后,主持人闪亮登场,隆重介绍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嘉宾。
随后,政府相关领导、活动主办方领导分别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讲话。对各位嘉宾的莅临参与表示感谢,对本届秋粥节活动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领导致辞之后,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的《灵水秋粥图》正式亮相,《灵水秋粥图》是著名绘画家特地为本次活动而精心创作的,并结合秋粥图作品阐述创作过程及深刻寓意,真情倾诉、娓娓道来,现场观众深受启发。
随后,主持人宣布:开粥仪式正式开始!
专业演出团队上台表演了根据“举人刘懋恒善行义举的感人事迹”,编排的舞台剧。逼真的表演、庄严的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历史的距离,恍然间放佛回到了三百多年的场景之中。对刘氏父子的义举、对灵水乡贤高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碗热腾腾的秋粥,不仅让人品尝到灵水质朴的乡村文化,更能让人感受到这里浓浓的人情儿味。更能体会到灵水淳朴的民风民俗与乡贤文化的精髓。
据活动主办方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办好此次活动,早在七月下旬,主办方就在枫蓝国际、欢乐谷等地搭建秋粥节主题粥棚,搭建刘懋恒知识展板进行宣传,活动人员身穿举人服,在现场引导游人扫码、赠送祈福牌等。
“以‘乡贤文化和举人文化’ 为核心,通过举人义举的形式表现,增强和提升灵水秋粥节文化氛围,将灵水文化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给游客。”活动负责人表示。
可以预见,随着本届灵水秋粥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未来将会有越来越的人来灵水参观旅游,京西灵水村也将会以更加靓丽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京西大俗 灵水粥道”,乡贤灵水将热情期待八方来客。
延展阅读:
揭秘,千年古村缘何文脉昌盛?
——京西灵水举人村文化解读
文/董成竹
天集灵气物华宝,地结水蕴境界宽。天有大美而不言,地有大美在灵水。
还记得那档火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吗?还记得有一期节目里让爸爸和孩子们玩得超high的灵水举人村吗?如今,这座原本默默无闻,鲜有人知的京郊古村因其风光清雅、民风淳朴俨然成了京城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大美灵水村,美的不仅仅是秀美的山水风光,更美在醇厚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
灵水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境内,距京城78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景致宜人。灵水村是京西古村落群中最具文化底蕴的一座古村落,它起自汉代,距今有1900多年的悠久历史,灵水村以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著称。自明清以来,村中先后出过22个举人,因此,被称为“京西举人村”。
一座隐匿于京西青山绿水中的小小古村落,缘何具有千年绵延不绝的独特文脉?缘何会出现22个举人、许许多多的儒商雅士?缘何在千年之后依然散发着独特的淳朴味道?如今,寻着当年的足迹,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京西古村落之美,参悟一下那绵延不绝的文脉渊源。
好风水、出人才,京味浓、底蕴深
灵水村之所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说是因为风水好。灵水村形似一只向西南爬行的龟,而在古代传说中龟又是“四神灵”之一的“玄武”,是吉祥与长寿的象征。玄武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龟纹的大小块是由四合院组成的,灵水村的“灵”字就是取自“龟灵”之灵。灵水村有建于金代的南海火龙王庙,庙前有一“八角龙池”,是灵水村主要水源。据村民介绍,古时灵水有72眼水井,井井有水,水源充沛,“灵物”与“水”相配,村子得名为灵水村。
不知道是好风水造就了好人才,还是好人才设计了好风水,灵水村绵延千年、人才辈出。
灵水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村民们自古重视教育,对文化崇拜,对仕官敬仰有密切的关系,“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颠扑不破的真理被聪颖的灵水村人早早地参悟。无论是读书、求学还是经商赚钱,灵水村人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良性循环的生存模式。
读书人多,文化氛围浓厚。经过长久的沉淀,逐渐形成了灵水村独特的文化特质,例如:乡贤文化、举人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
来到这里,你会发现,在那些斑驳褪色、剥落与沧桑的古迹中幽幽的散发着一种气息,一种古老的、醇厚的文化气息,像八角灵池的水那般澄澈,像多年窖藏的酒那般醇香,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乡贤文脉、代代传承
灵水村自古就有“灵水八景”之说,包括东岭石人、独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寺庙遗址。上天赐予灵水村的物华天宝为世间稀有,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灵水村背靠莲花山,山中松柏罩头,山坡果木缠腰,从村外看去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绽放,形象逼真。山上层峦叠翠,郁郁葱葱,美不胜收。莲花山本是佛祖观世音所居之地,四周祥云环绕,南北桃山依偎两旁。
莲花生性高洁,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莲花山是灵水村的灵气之源,灵水村民世代居住在莲花山下,从小就受“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教育,自古以来就崇尚文化,读书风气浓,在明清时期,这个不到300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就出了22名举人,2名进士,民国初年又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明清时期官场黑暗、世风日下,平民百姓能够考中举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灵水村得上苍庇佑、人才辈出。特别是刘氏家族出了五名举人,名举刘懋恒、刘增广官职四品,德行双馨,深深影响了这方水土,由此产生了灵水村独特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周礼》、《孟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均有记载。明清时期,“乡贤”制度在县级以下的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即由地方上的德行著称的人物,来领导乡村的治理和建设。乡贤的主要构成是由举人或当地的贤达人群组成的,他们居官为民,居乡利民,沾溉家乡,得到官民推崇,成为濡化地方崇德向善、尚义尊礼的榜样。灵水村至今流传着那些科举进身举子们泽被乡里的故事佳话:其中,刘懋恒、刘增广等举人便是乡贤文化的典型代表。
刘懋恒字君常,号筠屋。生于明崇祯四年,十三岁时考中宛平县秀才,三年后中举人。刘懋恒在山西汾州任知府,他生性慈善宽恕,但在治理地方上则铲除豪强,刚正一丝不苟。他为官清廉,山西发生灾荒,他几乎将所有俸禄救济了百姓,深受百姓爱戴,迁任时百姓集资送其一盘石碾,刘懋恒运回灵水村供村民公用。因碾子少,用的人多,难免产生一些摩擦,后有举人刘增广在公用碾房内的墙壁上写下“君子不争”四个大字,倡导文明,发扬谦让精神,起到了树立良好风气的作用。
刘增广字心斋,灵水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顺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举人,约于光绪二十三年步入仕途,先后任山西左云县、静乐县知县,吉州知州和候补知府。进入民国之后,刘增广还乡闲居,曾倡导兴办新式学堂,在家乡兴办教育。刘增广回乡后为和睦乡邻,与村民共立民约“不准放猪羊出圈”。为执行民约自导了一场喜剧:放自家两头肥猪出圈,满街乱跑,家长只追不捉。待村民看热闹的越来越多,家人当即把猪捉住捆好,刘增广当众宣称要自责,并违规受罚,当场宰猪并将猪肉分给各家各户,以示村民严守规则、共尊民约。
正是在举人刘懋恒、刘增广及众多乡贤的身体力行的教化下,众多的品行高尚的秀才和德冠桑梓的富贾,以及不通文墨但懂道义的习武之人,在乡间大力设义仓、建义田、设义学、课学子、建桥、修路等诸多义举活动。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一代又一代乡贤的努力,灵水村成为了殷实富足、文化昌盛之地,灵水村人懂礼仪、知廉耻,跨越了狭隘地界,成了文明礼仪之村。
乡贤是文脉,景观是文象,脉以象生,象凭脉传,灵水村的文脉文象在深厚广袤的历史底蕴中代代传承。
灵水八德是灵水村乡贤文脉的结晶
灵水村的乡贤士绅们以文化事功为乡民树立榜样,以书礼传家、言传身教的方式,成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为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在这种士人文化的传承下,衍生出了灵水村独特的的乡村民俗民风即灵水八德:君子不争、猪样圈养、龙池三禁、核桃晚打、诗书继世、生财有道、捐资赈灾、共喝秋粥。除了上文描述的刘增广举人碾房题字“君子不争”与自导自演的“猪羊圈养”的故事,龙池三禁,主要是为了保护灵水村南海火龙王庙前的八角龙池水源不受污染。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浑、儿童行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践、浆衣洗菜。灵水村在三百多年前就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着实让人敬佩。
灵水八德中“捐资赈灾”与“共喝秋粥”,主要是为了纪念灵水举人刘懋恒父子的善行而创立。康熙七年,斋堂川水灾,灵水村的刘应全、刘懋恒父子捐谷1700石,赈济灾民;康熙二十一年,斋堂川再次发生水灾,刘懋恒又捐出粮食1000石赈济灾民。当时刘家搭起了席棚,就在”立秋“这天,使受灾村民度过了灾荒。为了纪念此事,灵水村民把立秋节改成了”秋粥节。
同喝秋粥,缅怀先贤,追古思今,参悟人生。
2017年推陈出新,体验不一样的“秋粥节”
“秋粥节”延续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灵水村特色民俗活动,每年立秋清早,村民会聚在村中的开阔地,支起几口大锅熬制秋粥。大家各自拿来米、豆、花生、核桃等原料,淘洗干净后放大锅里煮熬,秋粥的芳香在村中弥散。从一碗粥中,不仅可以让我们品尝到灵水质朴的乡村文化,更能感受到这里浓浓的人情儿味。秋粥节弘扬的是民俗文化,追忆的是义举功德,交流生活经验,传播商业信息,邻里促膝谈心,消除往日隔阂,增进邻里友情。
近年来,秋粥节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女人荡秋千、男人耍龙灯、吟诗作画、讲故事、花会表演、演唱山乡戏曲等,构成了一幅风情奇特的美丽画卷。秋粥节在灵水村不亚于春节,也逐渐演变成了“金榜节”,立秋这天。闻讯赶来的备考学子们来到灵水村吃“举人粥”,感悟先人的“中举之道”,体验中国博大深邃的儒家思想,一展鸿鹄之志,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远大理想!
一年一度的“秋粥节”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成为了灵水村的文化品牌,是灵水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据悉,2017年灵水举人村的“秋粥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主办方将邀请绘画名家侯立远创作《灵水秋粥图》,同时在活动当天邀请画家亲自阐述创作过程及寓意;还将推出根据“刘懋恒善行义举的感人事迹”编排的舞台剧《灵水开粥仪式》,历史重现;另外,现场还有红龙大鼓启动《灵水秋粥节》气势磅礴,场面大气,非常值得期待!
千年文化古村灵水,缘何文脉昌盛绵绵不绝,行文至此,或许略有答案,对儒释道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对教育教化的高度重视、对仕途文化的深深敬仰、乡贤雅士的言传身教等等,这些因素均是灵水村文脉不绝、底蕴深厚的源泉与根基。
灵水村,不啻是北京历史打造的一件瑰宝,更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灵水人的梦想就是传承历史文化,让灵水村变成可居、可读、可悟、可品、可修、可思、可赏、可游、可悦、可咏的“十可家园”。
路漫漫其修远兮,千年灵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