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制造:尚品宅配的柔性生产技术

尚品宅配的柔性生产技术实现了科技定制的效率最大化。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通过VR设备快速完成家装的个性化定制。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驱车走在佛山南海区博爱路上,一座砖红色外墙的工厂看起来与周边似乎并无不同。
在这座被称为维尚家具五厂内,不断运输的滚动轴上,一个个规格不一的板材,紧紧地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上,被送往不同的工序进行加工制造。
这种有别于工业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场景,有着柔性化生产的“雏形”。而这还只是维尚家具因应定制家具的市场定位,对传统制造模式“再造”的缩影。
事实上,定制化需求天然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相悖。
然而,伴随一个人口总数比肩美国人口的新生代消费群,“80后”“90后”以及“0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流人群,这一群体天然带有的个性化需求“标签”,迫使佛山多家企业开始发力定制化市场。
而来自消费端的变革,引发了一场佛山企业的对于制造的“再造”。
正如马云不久前所勾勒的,未来30年的制造必然是“个性化”的。可以预料,当越来越多的佛山企业加快布局个性化定制市场,对于佛山制造业,也必将引发一场更广意义上的制造业变革。
探路“未来制造”
企业迈向个性化定制
不久前,马云对外勾勒了心中的“未来制造”。“未来30年的制造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如果不从这个着手,任何制造行业一定会被摧毁。”马云说道。
以布局个性化定制市场为入口,不少的佛山企业已开始探路“未来制造”。
柔性化生产背后
一场数字化的车间革命
过往,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之间存在着天然矛盾,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又不增加生产成本呢?
大数据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它能根据客户订单信息,计算各个零部件在特定时间内的生产数量,控制整个工厂生产的流程,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在成都,西门子设立了中国首家数字化工厂。这是一座以数字化为中心,通过自动化设备和各种软件互联互通的工厂。从研发到生产到管理和配送,“数据”是每个环节机器间沟通的“语言”。
从整个生产工序来看,该工厂从自动取料开始,先进行印刷电路板的工段,之后进行贴片、穿孔等全部已经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工序,再统一送到车间中转库,由其进行生产线分配后再组装。
在这样的生产线上,只有几名工人不时看着屏幕上的数字化看板。看板上,红、黄、绿三种颜色代表着物料的数量。每当物料经过工人座位上的扫描枪,就会实现自动扫描,若物料出现短缺,就会马上传送到自动物流仓库。
类似的数字化生产场景,也出现在了佛山维尚的工厂车间中。在工厂生产线上,同时流转着不同板材,开料完成后,都被贴上了扮演着“身份证”角色的二维码。这一张张小小的二维码,则是维尚家具对于“大数据”应用的缩影。
“客户参与完成设计方案后,这些设计方案都转化成一个又一个的数字。一个设计方案出来后,基本上每一块板材的数据都有了。”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柱说。
收集到大量数据后,订单系统会将所有的订单进行分解、重新合并。采用这种方式,板料基本能被各个部件填满,即使是边角料也能被有效利用。据了解,维尚家具生产材料的利用率比传统家具生产的利用率高3%,生产效率是传统家具制造企业的7到8倍,出错率大幅降低。
李连柱称,与传统家具制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尚品宅配的柔性生产技术将“人指挥机器干活”变成了“机器指挥机器干活”,按需定制,既能保证产能,又能保证质量,是新制造趋势的一大样本。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数字化引发的物流之变
实际上,这种数字化不仅停留在生产链条前端,还将延伸至链条末端。
■纵深
工业技改投资全省第一
佛山掀起企业技改热潮
如今,个性化定制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为抓住这一市场机遇,越来越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设备技术改造上持续发力。
一组数据予以证明,据佛山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53.6亿元,增长43.4%;1115家规上企业参与改造,技改投资额和企业数均为全省第一。
两个“全省第一”,充分凸显了本土企业技改的强劲势头,也展现了佛山以智能制造引领发展,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决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佛山更要毫不动摇地坚守实体经济,并朝着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全速前进。”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
探索工业4.0雏形渐现
在维尚五厂,工业4.0的雏形渐现。厂内,原材料分拣机器人、RGV、智能开料机、双边封装机等机器构成一条条先进的家具智能化生产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智慧物流等设备,该厂仍在不断优化供应链,降低诸如物流等普通消费者所关注不到的“隐性”成本。
近年来,包括蒙娜丽莎、维尚在内,一批本土制造企业积极探索智造转型。事实上,企业技术改造正在成为佛山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5年,佛山推出了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落实了24亿元技改专项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创业创新。方案明确提出,至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4249.23亿元增长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规模与品牌位居世界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去年11月,佛山市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在五年内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届时,佛山的制造体系将基本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制造业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勇当建设“制造强国”的先锋。
行业“触网率”达98%
无论是维尚、欧神诺还是联邦,这些传统企业在探索“系统之变”的过程中,都能看到“制造触网”的身影。
互联网作为一项技术、一个平台,正不断促进制造业在商业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上的整体提升。近年来,佛山积极探寻以“互联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作为“互联网+制造”跨界融合的代表,维尚家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已入选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全国家具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除此之外,佛山诸多传统制造领军企业也早已“触网”。例如,中国联塑打造了在线展销平台“联塑商城”,全面展示其所生产的五金、电气和建材等产品,为分销商提供包含采、供、销的一体化服务;万家乐电器旗下自主品牌“猫客”也已启动,除了打造热水器、厨电、生活电器等厨卫产品的网络在线销售平台,也在各一线城市开设了线下体验馆。
不可否认,“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加强。据佛山市统计局调查显示,佛山全行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采购、制造、生产、服务等全流程管理应用,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如今,以“互联网+”力量为引领,一股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浪潮已经兴起。
■手记
年轻消费群体崛起
功能型定制或成主流
近两年来,个性化定制已然成为了企业创新变革的一大趋势,而且涉及定制的内容超乎想象。
今年,谷歌就正式宣布与H&M旗下在线时装品牌Ivyrevel合作,联合推出Data Dress(数据礼服)。据了解,这款软件会跟踪记录用户在日常行为中的多项数据,然后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装定制,避免撞衫带来的尴尬。
说起定制化,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手工业时代,简朴的定制产品就已存在,且随处可见。此后,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实现,定制产品曾一度“退居”市场二线,成为高端客户的专享。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充分运用,消减了定制化与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开启了定制化新时代。马云曾断言,未来不通电的商品都将个性化、定制化。
定制化的兴起,一方面源于技术革新的推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市场消费主体的更迭。
美国曾对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作出预测,“个性定制”被排在首位。这个判断是基于市场的变化趋势得出的。消费者的群体变化、消费者收入水平和价值判断出现差别这两个重要因素导致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出现差异。
如今,越来越多“80后”“90后”迈入中产阶级,成为市场消费主体。这个群体对“个性化”的强烈需求,也推动着产品供给方作出改变。
根据《2016—2021年中国奢侈品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给出的数据,中国中产阶层对于“经典款”的奢侈品已不那么痴迷,国内外奢侈品牌开始以“私人定制”吸引消费者。例如,Gucci中国首间概念旗舰店落户北京,把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带到了中国。Gucci首席执行官Marco Bizzarri表示希望以DIY的形式吸引更多中国年轻消费者;意大利奢侈品集团Ermenegildo Zegna最近首次推出了“个人化定制”服务,为客户制作完全个性化的服装。
除了一些外观设计的个性化定制,一些日化产品也开始走起了功能型定制路线。在纽约起家的洗发水公司Function of Beauty,就推出了个人定制洗发水、护发素。
消费者只要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发型、长度、干燥等,然后它就能根据反馈制作出一瓶适合你的洗发水和护发素。
正因为满足了年轻人关于“个性化”需求,因此Function of Beauty拿到了硅谷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的种子轮投资,最近又拿到了GGV Capital领投的950万美元的A轮融资,目前总融资数额达到1200万美元。
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体,个性化定制将成为主流。而且,这种定制将从外形设计领域深入到功能、效用等更深层次,这或许会为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