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张慎:全面推进平安银行智能化转型

日前,平安银行零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张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安银行正使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推动银行零售业务变革,重塑风险管理、精准营销、智能服务等领域的原有流程。在其看来,全面优化客户的金融生活,这不仅仅是一两个功能的更新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更意味着银行传统业务链条上的各个节点都被打通。

张慎指出,当前整个金融行业都正在经历一场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浪潮。银行未来唯一的出路是拥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借此改变和颠覆自我,携带着传统的银行的优秀基因进化成为一家行业领先的Fintech公司。

据介绍,平安集团拥有金融全牌照和海量用户优势,截止2016年底,平安集团已经积累了约1.31亿的个人客户,及超过3.5亿的互联网用户。同时,平安银行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大数据为例,这是在平安零售转型的四大策略中,特别提出需要建设应用的两大能力之一。深度挖掘银行客户的内部行为数据本身就可以为银行提供大量精准定位客户需求,洞察客户需求,优化客户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来体验产品和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金融科技转型,平安银行早有预见,并已为向智能银行转型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张慎介绍,在风险管理和精准营销等领域,“大数据+AI”的应用与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融合已经相较成型,对提升金融效率方面的效果也已显现。例如,平安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启用目前最流行的模型群技术,将传统的逻辑回归,决策树模型和GBM 链式聚类分析等大数据模型相结合,在全行全量客户的各个结点上,目前已部署了约40多套的风险模型来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估风险。这些模型都是风险管理及伪冒防范体系的基石。

风险管理,是大数据和人脸识别应用的一大阵地;而精准营销对于新科技和新技术的运用也日渐成熟,也成为目前银行业金融科技转型的重要方向,其典型的案例就是“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在张慎看来,所谓“千人千面”,就是为每一个客户在最佳的时机、用最佳的渠道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

“以信用卡申请的具体应用场景来看,传统模式下,一个客户如果要在网上申请信用卡,要填写大约30至40个信息栏位,而且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后台驱动,可以做到判断不同的客户并给予不同的填写要求。”张慎举例说明,在平安银行最近上线的分段式智能申请流程中,部分优质客户只需填写四项基本内容,就可以提交申请并快速获得审批结果;而对于被系统判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或风险较高的申请客户,不仅需要填写更多的申请信息,甚至会被要求补充更多资质资料才能继续申请。

最后,针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于银行智能化转型的意义,张慎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他强调,银行启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客户体验,这要求能认识到并让科技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精准识别等方面,机器确实优于人工。而另一方面,对银行内部来说,金融科技同时提升金融效率,让人工去做更复杂或者更软性的业务领域,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这是金融科技改造银行业的两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