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卫国创业:管理基金规模三年要到50亿元

对于投资界老兵马卫国先生而言,现如今真是个好时代。

近来,受益于国家支持,IPO政策利好不断,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证监会2017年已核发了261家公司的IPO批文,7月份IPO下发的数量保持在每周9家,仅仅一个月,募集资金已达到194亿元。

而PE投资者能得到的最大化收益的退出方式,正是通过IPO。因此投资者对于一级市场的热情正持续升温,资金正逐渐流向一级市场。

投资家马卫国先生的首次创业,也选定在了私募基金领域。用他的话说:股权投资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相比较而言,目前经济调整期反而是更好的投资时间点,因为退潮了知道谁在裸泳,现在考验的是投资能力和投后服务水平。

亿宸资本董事长马卫国

2017年8月6日,由马卫国牵头创建的上海亿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亿宸资本),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举办了开业典礼。在开业典礼上,马卫国宣布了他的“小目标”:用三年时间,让亿宸资本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50亿元。

马卫国能定下这并不小的“小目标”,和他长达25年的券商投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经验密不可分。

1993年,马卫国出任中国诚信证券评估公司会计部会计主管,半年后转到投资银行部做上市财务顾问业务,正式跻身投行圈,95年转到招商证券投资银行部,1997年加盟联合证券(后更名为华泰联合),从高级经理一路做到公司副总裁,分管投行业务。2010年,马卫国带领华泰联合的投行团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成名之战 —— 华泰联合的投行业绩成绩由2009年的第11名猛然跃至当年的第3名,仅次于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巅峰时期,华泰联合曾在一天内有3个IPO项目同时挂牌上市。

当年一天3个IPO项目同时挂牌便是大事,如今平均每周下发9家IPO已不稀奇。马卫国在投行的20年,见证了中国投行的发展变化和IPO监管历史。

2012年,马卫国已成为投行大佬,却转身进入私募领域,成为著名的PE机构深圳同创伟业的管理合伙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20年的投行生涯确实有点审美疲劳了,少了挑战性和工作激情,与企业老板聊2小时,现场转一圈,能不能IPO就七七八八了,再加上华泰联合的业务调整,促使自己对职业生涯重新定位,从而选择了更有意思的PE/VC行业,学会用价值发现的眼光投资企业,投行关注的是过去,而投资关注的是未来。”

进入投资界后,马卫国成绩斐然,仅仅5年,他便主导投资和退出了青岛国恩(002768)、世纪伙伴(并购退出)、剧角映画、中驰车福、多贝网等多个成功案例。

荣誉与掌声随之而来,马卫国于2013年获评清科集团——中国十大创业投资家,2016 获评ChinaVenture投中集团——中国卓越投资人,同年获评中关村高聚工程投资家的称号。

如今,不甘安于现状,喜欢挑战的他再一次渴望能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做点不一样的事。

马卫国给亿宸资本开业典礼定的主题是——砥砺前行,快乐攀登。他本人就是一个户外爱好者,喜欢徒步登山。对于他来说,投资就像是登山,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风险,喜爱挑战、但风险要可控;投资像登山一样是孤独的运动,只能靠自己砥砺前行,谁也帮不了你;投资像登山一样,也是快乐的,爬升到每一个高度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亿宸资本成立后,马卫国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要带领亿宸资本团队,打磨一只精品Pre-IPO基金,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预期回报。在市场上打响品牌建立声誉,为接下来丰富基金品种,扩大基金管理规模做准备。

在被问及为什么第一只基金会选择Pre-IPO领域时,马卫国表示,自己25年的投行+投资经历,在对企业进行价值判断和资本市场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给企业更多帮助,投资成功率更有把握。

亿宸资本的核心团队里一部分是来自国内顶级投资机构的资深投资人,一部分是经验丰富的券商投行精英,这样的团队构成,不仅能保证价值投资的专业性,也能帮助企业顺利完成IPO。而且在企业上市后两个团队可以帮助企业在行业整合并购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快速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专业化投资+投行式服务”,在开业典礼上,马卫国多次重申投后服务的重要性,他表示只有以利益分享,合作共赢的态度,才能给双方带来长期利益。亿宸资本绝不会做投后消极等待的事,“我们要做的是精品”马卫国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