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90后小伙李刚,省人大献策绿色四川与青年发展意见
7月25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光志主持会议。
会议表决通过了本次常委会会议议程,书面传达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精神。
同时,会议听取了关于《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听取了关于《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报告,听取了关于《四川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草案)》《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四川省农村能源条例修正案(草案)》《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府规章设定罚款限额的规定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李刚 1992年出生攀枝花人成都安仁孔裔外国语学校宣传干事
参与此次列席的公民代表,来自攀枝花的90后小伙李刚提出的意见建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以下是部分摘录。
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这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是青年发展事业重要的顶层设计,为青年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
本次常委会会议对《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修改,其中第十五、十六条对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方向和实习见习方面提供了政策扶持,作为一名公民我也亲自见证了相关部门对此做出的努力,如磨子桥创业街区、环交大创业园、城南众创空间、腾讯创业基地等等,都为青年人提供了创业环境和政策扶持,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共青团委在大学生暑期实习、西部志愿者等项目方面提供了大量岗位,近期的成都市人才落户政策也吸引了广大青年来蓉赴川工作,这些举措都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在此我建议,能否针对高校毕业学生持续跟进,关注、帮扶其发展,建立长期计划,而不仅仅是针对应届毕业生;支持有才能的年轻人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扩大招考专业目录,对有“一字之差”易混淆的招考专业设定硬性规则。
环保条例修订是本次常委会的议题之一,我的家乡在攀枝花,我切实感受到了环保工作带来身边环境的改变,作为重工业城市,攀枝花以前空气质量很差,也是全省环保工作要攻克的“硬骨头”。近年来经过发展转型,空气质量、饮用水、生活环境都有了明显提升,现在已经变成了阳光、美丽、空气清新的阳光花城。我目前居住在成都,同样感到空气质量好了很多,一年前出门总戴口罩,现在好多了,很多建筑工地都有防尘系统。近日省环保厅长还作了问政公开,引起全国关注,也体现了政府的决心。
但在某些环保领域我认为还应该有所加强。几年前国家出台过塑料袋有偿使用的规定,但近几年超市、农贸市场又死灰复燃,“白色垃圾”又开始出现,让人很担忧。我们四川有藏、羌、彝等多民族文化,也有众多艺术院校人才,但很多高校学生作品少有被开发、利用。在此我建议,扶持高校开发民族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引进共享经济企业,开发具有四川民族特色的共享“菜篮子”、“帆布口袋”,凭信用借还,支持青年创业,开发新产品,也解决白色垃圾导致的环保问题,同时还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少数民族同胞致富、提升生活质量,共同携手奔小康。
王飞跃1990年出生 成都市督院街社区纪委书记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还有来自成都市督院街社区基层90后纪委书记王飞跃、成都大蓉和酒楼人事处朱碧琼和来自四川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等代表。
吕华副秘书长对代表们认真听会、积极参与、关心我省民主法制建设及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进程表示感谢和赞赏。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在座“90后”分享对环保工作的体会:人口增多、家用电器增多、机动车辆增多、工业企业增多……人们在享受现代化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让环境付出了代价,要辩证看待发展中的问题。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同心同力做好法治宣传员和维护者。年青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希望大家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美好。
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信访办主任贺江华还向公民代表介绍了省人大信访工作职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