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才能使得人心平顺

河南西平县重渠乡李庄村村民叶某等8人,披麻戴孝在西平县委门口打横幅、喊口号并围堵县委大门,严重扰乱了各部门的正常办公秩序。接到警情后,西平公安局迅速组织警力到达现场,经民警劝说后,叶某等人拒不撤离现场,公安机关依法对其8人进行强制带离。(7月31日 澎湃新闻网)

身穿孝衣,头戴孝帽,打横幅、喊口号......这种恶性场面,无疑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办公秩序,必须予以制止。但在具体执法当中,是不是还可以更“温柔”一些?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具有两面性,这种强硬的带离,可能会挫伤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

查看事情原委,源于叶某某等人到重渠乡李庄村国家电网公司单项选址建设的“220千伏变电站”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发生争吵后突然倒地死亡所致。百姓阻工,固然不对,但或许因为自身权益受到了侵犯,“争吵”还是属于理论的阶段;而且县委公权部门也并非百姓的直接针对对象,但电网公司未与涉事方协商一致就施工,却无疑是叶某某突发疾病死亡的直接诱因。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不做调查研究,就站到百姓的对立面,不仅无助于缓和情绪,也化解不了矛盾。

群众有合理诉求应该予以听取,如因不懂法,相关诉求不符合政策规定,则首先应加以劝解。而“强制带离”应该是最后的手段。如果在群众死了人的情况下,略去上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则很容易造成民心不能心悦诚服。这与党的优良传统和走群众路线是有距离的。也彰显出公权力应谨慎用权,才能使得人心平顺,百姓拥戴。

近年来,各地群体上访事件逐年增多,这和人性化执法理念没有贯彻到位有一定关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切实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注重源头防范。对照检查工作实际,可以看出,如果各级公权机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最大的耐心和政策水平,对遇到的各种群众诉求予以耐心解释和劝导,那么很多事情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这样才能构建起“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有效促进社会稳定。

另一方面,其情可悯,但行为偏于情绪化的叶某等人,也应自我约束,依法沟通,否则只能使矛盾的“结”越结越紧,同时,也会离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越来越远。(黄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