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批摩拜单车“白痴经济” 却不懂低额收费是为高额押金
作为当下最大的风口,共享单车行业吸引了无数创业者与投资人。摩拜单车更是凭借雄厚的融资实力,以“新四大发明”之一自居,一个月前,更是乘势走出国门,进军欧洲市场。
然而,高调“出海”的摩拜,却遭到了德媒的狠批。
近日,德国知名媒体《经济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白痴经济:中国的共享泡沫》的报道,指出摩拜单车模式有问题,前景堪忧,是一种“白痴经济”。
该报道称:“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无异于白痴经济:每辆车价值250欧元(约合人民币1978元),每天必须使用 5 次,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 4 天才借一次车,每小时 12 欧分(约合人民币 0.9元)的价格也太便宜。”
德媒报道传入国内,随即引发热议。赞成德媒观点的一方表示,摩拜单车过高的造价和维护成本,导致自身模式过重,盈利困难。
而反对方观点认为,德媒根本没有看懂摩拜的“套路”。事实上,半小时1元的骑行租金,并非摩拜的主要盈利来源,每个用户都需要缴纳的299元高额押金,才是摩拜真正看重的盈利机会。
相比于国内现有的其他品牌单车,摩拜的押金高达299元,是同行的3、4倍。而根据摩拜最新对外公布的数据来看,注册用户已达1亿,就算按照其有押金用户为注册总数的十分之一,其押金总额也高达30亿以上。而自摩拜推行以来,关于摩拜押金问题的争议从未平息。
首先,摩拜押金极其难退。有用户质疑说摩拜是不是刻意扣留押金不放。今年4月,针对摩拜押金退款逾期导致用户投诉过多的问题,北京工商局海淀分局,专门发问警告和鞭策,称“近期” “近期摩拜单车退款难,导致投诉量大幅增长”,将对摩拜单车的“主体身份信息公示、沉淀资金监管”等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向其发放责改通知书,并对其高管进行行政约谈。工商局特别强调,摩拜要“优先解决退款问题”,避免“由于退期延期引起社会恐慌”。

其次,押金用途不明。此前,摩拜公关部在回答记者问中不慎透露,公司会拿出一部分押金购买理财产品。此话一处,立刻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质疑。在摩拜CEO王晓峰回答著名经济学家叶檀关于押金去向的询问时,含糊的措辞和回避的态度,再一次引起外界对于摩拜挪用押金的质疑。大量的报道,也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共享单车押金的安全也成为监管的重要对象。
最后,在多家品牌纷纷免除押金的时候,摩拜的押金数额却从未变化。今年5月22日,由于共享单车押金安全问题已经引发全社会关注,交通部会同多部委联合起草的《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着重指出,共享单车企业应加强押金监管,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并鼓励共享单车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在多家品牌响应免押金骑行政策的同时,摩拜却不为所动,大量押金退还逾期的情况屡见不鲜。
种种迹象表明,高额押金才是摩拜的主要盈利模式。据业内人士分析,摩拜数十亿押金,既能填补高额的成本支出,也可以通过投资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由此可见,德媒此次狠批摩拜单车,归根究底在于没有看透摩拜的“套路”(本文来源:法制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