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家一级书法师王好贤书法作品

行云流水壮美豪迈——品读国家一级书法师王好贤,2010年12月28日洛阳晚报记者马菁华报道《河南彩色烙画第一人》。接着河南今报记者李娟娟报道《40多年如一日自学,洛阳一个老农实现画画梦的历程》。我由此得知,王好贤被国内众多书画名家誉为“河南彩色烙画第一人”。2014年8月23日中国白居易书画艺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他作为常务副院长、我作为副秘书长在一起开会,共同的书画情趣和共同的文化传承思想,使我们彼此一见如故。

从与他的交流中,我发现王先生多才多艺;绘画、唱歌、舞台设计、篆刻、寺庙、古典彩画、彩色烙画、木板雕刻。他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学者、是一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兄长。

王先生常说:学书法须先学做人。书法艺术是高雅艺术,快乐艺术。它不仅可以抒情达志,还能够修身养性。反之,如果把书法当作成名的捷径,赚钱的手段,拉关系的渠道,就与书法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了。从事书法艺术,就是修行养性。字养人,人养字。人品高洁,胸怀远大,坦荡豁达,实在善良。堂堂正正写字,实实在在做人。我写字,我快乐。

笔端凝灵气,勤奋结硕果。王好贤先生从学书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他就是这样成功的。

临帖是王先生的日课。他说,临帖是练眼睛的观察能力。即能把字的特点看准,分得出好坏,这是写好字的前提。临帖是练手的控制能力。能把帖中的字准确地模仿下来,实际上是能把你想象的形象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表达能力。临帖可以提高美感、格调和品味。没临帖的人,对书法的品味只停留在欣赏唐楷、王羲之行书及印刷体等大众层面,一看到米芾、王铎、八大山人、何绍基估计就欣赏不了。临帖可以纠正陋习,可以改掉一些旧习痼癣,提高书法质量。优秀的碑帖,即那些在历史中形成的、被公认的范本。

王先生的书路很宽,楷、草、隶、篆、行、都达到相当水平,其中以行书为美,被道友称为中原王行书。

王先生行书的特点在于:一是大小相兼,字与字之间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二是字距疏密得体,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浓淡相融。三是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

王先生的行草作品,充满灵性与张力,显示了他对“技法乎道”的理性和运用。王先生的书法植根传统,具备扎实的功底和修养。在研习探究之中,将技法驾驭在自己的能力之中。观他的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股“古人韵致”,让人倾心神往。读他的作品往往能捕捉到其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精神能量和思想意境。

观王先生书法,他从读书悟道做起,潜心钻研国学经典,五十余年从未间断,深厚的国学素养为他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心源,在王先生这里就是国学修养的自然生发。他说读圣贤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境界高了,表现出来的书法作品才好。

王先生的书法,追求雅正和豪放。雅,追求一种圆融。正,表现一种正气,是国人的正气,一种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向上的勃勃生机,同时又是一种端正。豪放,则是禅意状态下的豪放。

在王先生的书法作品中,能品读到他的人格、气质、学养、素养,理想和追求,没有充实而高尚的人生,就不会有这样的艺术境界。他的行书《赤壁怀古》足以反映他用笔的灵活,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让人能感受到气韵的流动。

王先生的书法,清雅,淡泊,阔达,平和,颇具书卷气"。从而也拥有了书法作品所具有的静气、秀气、美气与灵气,给人以亲切感、沧桑感、厚重感,同时也令读者赏心悦目。

王先生曾说:所谓真正的艺术应该是打动心灵的,而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用笔墨表现出世间的真善美,弘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的坚持不懈的创新思想,而不是简单地迎合大众。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水平有思想底蕴有传承的艺术作品。”这在王先生的四字成语书作中表现得最为生动。

王先生的四字成语书法,可以说是经典,他立足传统,注重传统经典的学习与研究。他刻苦用功,虚心好学,向古代经典学,向时代精英学,他悟性好,潜力大,广泛涉猎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其四字成语书法作品既有新意又不失传统,博得了书坛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其实,任何一位书法大家,都要走过一段漫长且艰苦的道路。王先生常说:坚持就是艺术,放弃就是墨汁。晨耕夜习,年复一年,中国书法的传统精髓,早已深深的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

王先生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条路来自他那超人的刻苦和不凡的秉赋。几十年笔耕不辍,描心中所想,在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坚实而灿烂的人生,终于被接纳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张海携书协评审员对其作品点评陈述道:“我觉得王好贤可能就是抛弃了前人或者是今人正在走的那一条寻找古人足迹超前迈进的道路。现在很多人似乎不愿意说“反传统”这三个字,其实我觉得他就是反传统。我觉得反传统不等于不好。从传统中来,走自己的路。当然,不尽然像别人走传统的路一样,这就是王好贤的高明之处。中国的书法家非常多,中国有思想的书法家非常少。我很欣赏王好贤的这种学术路径。他是想好了才去做的,有人说书法不可设计,可是在王好贤的书法里面,处处看到他的经营和设计的理念。我今天看到他的作品,已经不能以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来看待。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思考传统、反思传统,这是他对当前书法的最大贡献。”

书法艺术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有底蕴,有血脉,有生气,有神采。他力图在书法的世界诠释生命的意义,让文字在笔尖跳舞,在纸间灵动。笔者衷心祝愿王好贤先生一如既往耕耘不停,新作佳作妙作频频问世,向着艺术的巅峰攀登,再攀登。

我在采访、品读、书写感悟过程中、得到了洛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刘庚老师的有关建议和审阅,作者对刘庚老师深表谢意。

潘荣喜20170727修改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