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福——当代艺术优秀影响力人物

汪振福,男,1937年出生,安徽绩溪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会员。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书画大赛多次获奖,并入编多部大型辞书。作品赴纽约联合国、日本、台湾、迪拜、韩国、香港、北京等地区参赛并获奖。

2008年5月书法作品“中华龙”被中国邮政,世纪大风采收入改革开放卅年纪念邮票。中国名家书画院研究会授予奥运风云人物。“2009年中国文艺协会授予全国文艺百家称号”。“中国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授予2010年度中国时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大师特别金奖,2012年12月,中国大师路专访录制。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观察》第五期专版汪振福书法作品选。2015年书法作品“美丽中华龙”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5年7月全国首届书法师职业鉴定培训班取得良好成绩。2016年10月入选北京国礼认证中心一带一路国礼个人集,2016年11月书法作品入选八达岭新长城碑林;景观石“新长城文化园”提名,2016年12月入选北京翰墨艺评研究院“大红袍”个人专集。

汪振福作品赏析

苏士澍主席评:

汪先生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多年来的努力在书法界有较高的评价。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市书协主席林岫评语:

汪先生的书法古朴典雅,又不失时代的个性,静谧绝尘而又饱含激情,结体内敛外放,拙而不怪,秀美中透着俊朗,那种美是润物细无声的美,不是张扬的美,是永不褪色的美。

沈鹏老师点评:

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行问气脉流贯、妙里无穷、布局严谨、匠心独具。

孙其峰老师点评:

书风古朴庄重、格调高雅、结体舒展流畅、清新亮丽。

欧阳中石老师点评:

运笔自然、潇洒飘逸。

范曾老师点评:

书法过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不乏创新,线条优美,整体布局美观,做人可以低调,但是作品一定不能低调,汪振福老师给人一种“不与浮世争名利,只与古贤论高低”风格。

巧融诸体得新意 妙施笔墨创佳作

—记当代优秀书法家汪振福先生

文/史峰

汪振福,1937年出生,安徽绩溪人。绩溪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深刻影响了汪振福的书法形意,他的书法作文极具绩溪自然意境,笔意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致,又有与山水亲切交织的和谐,这是汪振福书法先得家乡人文滋养又得书法真谛融汇的结果。

汪振福作品赏析

汪振福研磨书法,已历数十载,其人生经历即是以书法为伴,知礼通道的过程。他早年书法以研习篆书为起点,得篆书线条轻畅灵动,蜿蜒有趣,结构严谨之特点。后潜心习汉隶书贴,以隶书的最高成就汉隶为本,将隶书体雄浑苍遒,大气浑然的书写气势收纳于心,致其笔下尽生气势。再到后来,汪振福又临习楷书,以求书法的端俊正秀之果。习柳体,得柳字骨架刚正之美,习颜体,得颜字形态丰腴之美。潜心研修,致汪振福作品有着扎实的书法基本规章,其作品无论是行笔还是用墨,或是结体章法,都极合规章,传统文人书法气息相当明显。

汪振福作品赏析

在得书法的扎实功底后,汪振福开始向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进取,修行书和草书。世人书法,以草书最难,汪振福迎最难而上,为的是直追中国书道之顶,让笔墨达绝伦之境。汪振福诸书皆精,又能融诸书笔道之精髓,融会于心脑,贯通于手腕,将心境倾于笔毫,创设出自己书法作品的独到风韵和风格。观其作品录《插秧诗》:手持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后原来是向前。其字体清秀脱俗,首字“手”字,以草意入笔,行笔流畅,构字凝稳,让人识其一字便知行笔构字的力道不谷。接下行笔,笔断意连,意气自首字自然过渡连通至下一个字“把”。“把”字以行书意走笔,承接上字之意,横作右上挑,竖稍中间弯,这种行笔处理方法是为“造势”。如果行笔不知变幻,横不作挑,竖不作弯,一味地求横平竖直,则书法只能僵化于横竖之间,不得动势,死气沉沉。很明显,汪振福作品,行笔灵动,善于在行笔时打破原路,突兀前行,然后又归于端正,在章格之间造出字势收放雄质,字的精神和力道因笔画的平缓与险绝对照陡然而生。观《插秧歌》如识险山浑川,撇取放势,点得收势,收放之间,大气突涌,强势夺目。所以说《插秧歌》从行笔力道上来看,尽得“骨笔”之道,以力达意,是夺人眼目的倾心佳作。

汪振福作品赏析

又见汪振福作品录朱熹《春日》诗一首: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此幅作品除了笔力骨劲之外,又融入草圣怀素笔道的空灵俊飞之气,行笔坚定流畅,心怀笔意,信笔而出,中锋施笔,凝重沉稳,笔尖触纸,飘飘如绸。整幅作品有刚硬之势,刚如盘石入纸,力透纸背。又如柔飘之态,柔如美发迎风,飘然似仙。《春日》一幅,极能体现汪振福依笔造势的心思,他心通毫墨,将书法与心法通融一处,以心驱笔,行笔即现心思的绝美作品。

汪振福作品,又极具墨色变化之特点。墨色是国画造意的重要依托,国画的施墨特点被汪振福移迁于书道,他施墨,意在以墨生意,其墨色浓时凝沉,淡时飘逸,浓淡相顾,凝逸对行。习字,得字形容易,得意难。这是因为形在笔外,意在墨里,要通过墨色释意,是化虚为实的过程,化虚墨有实意,当然困难。汪振福显然精通中国书法的施墨精要,施浓墨时,墨深凝而不滞。施淡墨时,墨灵逸而不飘,无论是浓墨还是淡墨,皆能入纸透背,不浮飘无丑色。要知汪振福作品墨色之美,可赏其作品节录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幅作品墨色变化万千,机巧灵活,以墨色变化释放心意,墨成意之托,施墨之灵,令人叹服。

汪振福作品赏析

最能体现汪振福作品融汇诸体精化的作品应该是《龙》,这幅作品融入楷、行、行草、章草、狂草、隶、金石、篆体诸意,将多体之气汇聚于龙意,观一字知其一功,观一幅知其多能。汪振福凭借诸书皆精又独造特色的书法造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他的书法作品“中华龙”曾被中国邮政采收,制成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邮票,邮票亦借其作品的优质资力,成为邮藏抢手珍票。

后来汪振福又作《美丽中华龙》作品一幅,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这幅作品被收藏,标志着汪振福的书法作品已临绝顶,得佳境。许多书界名人皆对汪振福的作品给出高度评价,沈鹏点评: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行问气脉流贯、妙里无穷、布局严谨、匠心独具。

华艺传媒艺术总监: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