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积木时代如何解决小额信贷“风控”和“用人”难题

近日,央行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称,截至2017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643家,贷款余额9608亿元,从业人员达10.8万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亿元。

积木时代作为新金融行业中专注于小微信贷服务的企业,也是广义的小额贷款行业的一员。据介绍,积木时代自2014年12月成立以来,已经在全国设立了35家营业部,团队成员超过千人,总放款规模超过12亿元,服务了中国华北、东北、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南等三四线城市的上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帮助其改善经营、扩大规模、提升收益。

业绩显著的背后,是基于风控和管理的“乘数效应”。在积木时代母公司积木拼图集团CEO董骏看来,风险控制永远是金融业务里最重要的事情。因此积木拼图在一开始便对积木时代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风控,一个是合规。违规的事和冒“大风险”的事,不能做。

而风险控制的源头就在于人,在于员工,在于团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与作风、职业道德的优劣都与公司的风险息息相关。无论是一个贷款决策的出台与实施,还是一个贷款合同的签署与传递,如果其中存在相应职员的操作疏忽与错误,或对法律与监管要求的无知与漠视,抑或存在不良的职业道德等等,都会导致公司面临相应的重大风险,甚至损失。

积木时代CEO彭少新在小贷行业打拼十多年,经历过一个完整的行业周期。他认为,这个行业,公司如果做不好,往往不是市场环境作怪,而是自己管理团队内部风险没有做好。团队管理文化没有成型,道德体系没有完善,再独到的模式和高明的技术也不会有突破。

“人不能急功近利,特别是不能有投机的心态。”彭少新谈到员工品质时说。积木时代常常引导员工,千万不要做投机的人,投机的人即使暂时赚到钱,最后也可能会失败。“只要员工肯真正耐心地做下去,一年以后,无论他的业务能力、沟通力、为人处事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职业成长明显,能带小团队,这些员工的成长比投机赚点钱的人好得多。”

对于小额信贷公司来说,人是基础,根基搭稳了才能谈模式和技术;风控是屋顶,为企业阻挡市场的风险。积木时代借鉴德国IPC技术,将实地专业尽调、信审决策与先进的大数据应用技术、反欺诈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了一套适合国内小微借款行业现状的量化风险评估体系。

IPC技术讲究全流程风控,从信审链条最前端的业务人员、尽调人员,到营业部或大区层面的审贷委员会,再到后端的信审中心,每个环节都要参与到严把贷款风险的工作中。按照该风险评估体系的要求,专业的前端风控人员会到客户的实际生意上采集各类信息,比如清点存货有多少,计算经营现场的票据,当场清点客户手头账户上有现金多少、固定资产多少,并当场拍照、核实、评估,并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风控人员收集全有效信息后,形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几张报表,必要的还要做现金流量的分析,再经风控经理、决策审贷委员会审批决定。这样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所获取信息的质与量,有效降低信息造假和欺诈的风险,更快更准的进行风险定价,还有助于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由于IPC模式本身需要对于客户的关注度、细节了解非常高,非常多,因此这也对内部员工和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积木时代副总裁陈超介绍,公司坚持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团队扩张,将内部培养的人才扩张到全国。新营业部的负责人和风险经理等核心岗位必须是内部培养起来的。这样新营业部的整个团队便能够很好的贯彻公司稳健的业务思路,内部风险也就容易管理和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