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联惠:“消费返还”创新模式 不应总被无端质疑
近期,本报记者注意到:关于云联惠的社会舆论风波再起。一些媒体同行声称通过实地探访,了解到云联惠是一家“全额返现”陷阱公司。此外,他们提出了诸如按照平台返还规则,“消费返还”是否可延续;在没有第三方做存管的情况下,云联惠是否存在卷款逃跑的风险等问题。对于这些声音,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媒体工作者,非常有必要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对云联惠模式和理念做出思考和探究。
云联惠“消费返还”究竟怎么返?返利模式是否可持续?
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第三方服务平台都会向进驻的商家收取一定费用,这笔费一般用于维持平台自身的运营和推广(缴税、办公场地租金、运营人员工资、广告投入等),云联惠也像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商城一样,向入驻的联盟商家收取一定的平台使用费。与众不同的是,云联惠没有把这笔费用收入自己囊中,而是与商家、消费者约定,主动贡献应得既得的收益,作为平台所有合作创业的共享收益。简而言之,联盟商家每次交易完成后,将16%的营业额缴付到系统运营的专用账户,作为大众合伙创业共享资金。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会以对应的白积分即时记录到其个人账户中。此外,商家付出的16%金额也会记录在白积分数据上。系统按照设定的返还规则,按每日约万分之五左右的速率将商家和消费者的白积分转换成红积分,红积分经过兑换即为经营收益的实际金额,可以继续消费交易或提现到银行卡。
(各大购物平台的扣点、入驻条件一览表)
通过各大购物平台的扣点、入驻条件的情况对比,可直观看出:
云联惠不仅没有收取进驻前期的服务费及保证金等高额费用,零门槛入驻,这无疑为众多中小型企业、小本经营的商家拓宽了生存渠道,帮助他们提升了市场竞争优势,该行为符合市场规则,其合理性毋庸置疑。
此外,根据云联惠的返还规则,云联惠模式是利用时间为杠杆调节变量,让积分的返还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根据公司自身的资金情况在0.03%~0.06%的比例间调节,同时按照16%的比例收取平台服务管理费,加上商家的投资,收取的广告费,商城的现金流等,在单次循环中,云联惠这个“蓄水池”里进大于出,循环往复,沉淀加大,利用较低的返还率争取为资金增值的时间,所以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模式。
云联惠是否疑似“传销”?
对于社会上和网络上流传的云联惠疑似“传销”的说法,据笔者了解,广东云联惠创始人、董事长黄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喊冤”:“云联惠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传销’行为。第一,在云联惠,普通会员是不用缴纳会员费的,云联惠在会员这一点上,与传销要求加入的会员交纳一定的费用却不给实质性的商品或服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云联惠的会员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允许终生后悔,退会时云联惠平台将进行三次确认,如果商家坚决退会,在折抵平台给予会员的奖励金额后,平台将把会员费余数退还给消费者。”
云联惠资金缺乏第三方监管,存在“卷款逃跑”风险?
据笔者了解,云联惠资金通过云联商务大系统进行管理,该系统下有五大系统,分别是《商业大系统》、《会员结算系统》、《财富支付系统》、《大系统运营系统》和《企业产品运营大系统》,目前五个子系统各司其职、各尽其用,使云联惠系统内的资金活动得以有序进行,让整个系统得以良性运作。我们看一下云联惠的数据,截止至2017年7月1日,云联惠累计返还积分量达614402539823.95 ,当天返还积分达到4338702904.07……云联惠完善的运营机制及良好的发展态势足以说明云联惠模式是良性的、健康的。
云联惠平台的运行机制规范透明,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商家,其消费、经营、积分返还,均可在系统实时查询,这足以说明云联惠自觉接受消费者、商家的实时监督。此外,云联惠始终与国家各部门保持透明的监督交流,积极配合工商等政府部门的调查,并以欢迎的姿态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视察、指导与监督。因此,从社会大环境来讲,云联惠一直存在于国家正常监管范围之内。
对于新模式、新业态,都必然经历质疑、阻挠、甚至恶意中伤的尴尬阶段,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我一度认为:类似于云联惠这种惠民、惠社会的商业模式理应受到鼓励和支持,希望社会各界能对此类创新平台多一些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