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元市场,迷你KTV如何应对消费升级?

 

相较于共享单车等其他共享项目,迷你KTV的盈利模式显然更为清晰,但市场上似乎对迷你KTV造成了很大的曲解,因“3月回本、6月稳赚”等字眼,让很多投资者认为,迷你KTV项目赚钱太容易,导致投资不够谨慎,甚至造成亏损的悲剧。唱喔迷你KTV:水深不深,淌过才知道!

一个玻璃亭、两张高脚凳,一组触屏点歌机、两幅耳机、两个麦克风,这就是迷你KTV的标配了,主要摆放在电影院、餐厅、商场、学校、车站、机场等人流量聚集的地方,从兴起到风靡不过两三年的时光。

逛街逛累了钻到迷你KTV嗨唱一会,既休息了也娱乐了;吃饭排队等位、看电影等待进场的空档,都有人走向迷你KTV消磨时光,这已经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既时尚又实用。这就是迷你KTV的价值,满足年轻人碎片化时间里的消费需求!与传统KTV不同,这是不经意的、自由的,不用提前邀约的休闲娱乐,最适合当下“独行”当道的年轻人。投资人与厂商一样,看到了需求背后的市场,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1.8亿,较2016年增长92.7%,预计2018年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幅为120.4%,业内人士也预测迷你KTV有百亿的规模。

同质化竞争严重,实际暗藏高技术门槛

 

迷你KTV草莽式的疯狂增长,让整个行业进入乱象竞争状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无门槛的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了无论是从外观到技术都给人极易复制的错觉。今年4月,咪哒起诉了“友唱M-Bar”等三家迷你KTV专利侵权,要求共同赔偿经济损失1.6亿元,知识产权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至关重要。唱喔迷你KTV采用蜂窝状六边造型,并且已申请专利,这与市场大部分产品外观截然不同,目前尚未发现雷同产品。

相对于外观来说,设备技术门槛应该更高。不难发现,商场中体验的每个品牌,录音质量及唱K体验都有所不同。一开始影响用户选择的绝大多数因为点位,但随着消费的升级,消费者趋向于选择声效好的、体验佳的品牌。

“迷你KTV看似准入门槛不高,其实从曲库质量、系统的稳定性、点唱技术、音效集成及声噪处理方案等方面都不是一般品牌可以完美呈现的,这些都是需几年甚至十几年行业深耕才能沉淀形成的技术壁垒。行业门槛一直都存在,新兴行业的乱象只是一时的,过硬的软硬件实力将是一个品牌走向顶尖行列的核心基础,而之后应该通过流量聚合及产业链布局瞄准爆发期的千亿级音乐市场。”海媚旗下唱喔迷你KTV负责人张威表示。

从圈地到运营,环环不离“分享经济”

 

目前各家运营的数据显示,投放一台迷你KTV,每日收益约300-1000不等,除去场地费、服务费等运营成本,换算投资回收期大约在3-5个月,但这却不是一个绝对值。

投资商首要应该解决的就是“点位”问题。从一二线城市的饱和到三四线城市的战略转移,各大品牌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圈地运动”,这是因为就目前的消费现状来看,流量决定存亡!

那么流量是否仅仅取决于“点位”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同维度产品儿童摇摇车,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历经十几年的辉煌后依然屹立不倒,但却并不火热了,空置设备越来越多,其原因有两个:第一,市场已饱和;第二,服务太过单一。虽然迷你KTV尚处于新兴阶段,但这两个问题在未来同样存在。据行业考察,当前中国游戏厅约3万家,电影院数量在13000万左右,大型商场、超市的数量约13万家,车站、机场等超过31000个,还有街道社区、大型企业等,迷你KTV市场容量虽然巨大但几乎是额定的,而迷你KTV的增长速度却太过惊人。从服务上来看,主要服务内容为“唱K+分享”,除了唱歌你不知道这个亭子还能做什么。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渐升级,多元化的产品服务才能够满足更多人群的消费需求,因此,朗读、直播等热门元素的整合加入,显得非常必要——迷你KTV敢于做消费升级时代的颠覆者!

迷你KTV这种体验式消费有赖于硬件设备做支撑,摆脱同质化竞争,打造差异化优势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前有诸如VR体验等被认为高价位却是伪需求的体验消费产品,后有AI延伸出的各类智能产品,但共享经济时代的契机让迷你KTV掘金之路有如神助,风口经济有待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