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界的硅谷奇迹”

啥都不说,先来一组数据:

截至2016年12月底,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4年不足2000万美元已快速增至81.12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出口60.6亿美元,拉动外贸出口15.2个百分点。

据统计全市超过6000家企业上线经营,新招引跨境电商企业519家,增幅达13.1%,其中国税办理出口退税额同比增长8%,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杭州外贸出口增长的新动能,传统制造和外贸企业开展转型升级的“必选项”。

以上是(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试区)交出的成绩单,而其实自2015年3月杭州获得了全国首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牌照以来,种种迹象就表明杭州综试区的发展注定不会是平淡无奇。

首先杭州综试区从提出申请到获得批复,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而在之后的两年里,随着杭州综试区的推动,目前杭州跨境电商单证审核比例已经从100%降至5%,查验率从4%降到2%,企业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原先的4小时缩短到了平均1分钟。

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源自杭州综试区始终将制度创新摆在首位,并做出了以下表率:

一、杭州综试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起首个“多位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合作机制和共享平台“单一窗口”,通过汇集关、检、汇、税等部门数据,做到信息互通、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二、杭州综试区通过链接平台、金融、物流等市场主体数据,为全方位的市场创新和在线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三、杭州综试区制定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B2B出口业务认定标准、申报流程,实现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大龙网、敦煌网等四大跨境电商B2B平台及一大批垂直电商平台的数据联调对接。

而谈起杭州综试区的制度创新,最典型的就是 “六体系两平台”。“六体系”包括: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信用体系、风险防空体系和统计检测体系;“两平台”分别是: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平台。

其中为解决“部门多头管理”、“企业多头申报”等难题,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立了“单一窗口”平台,实现“关”、“税”、“汇”、“检”、“商”、“物”、“融”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目前已在“单一窗口”备案的6000多家电商和平台企业,通过一次申报就可以完成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众多申报流程,并降低了通关单证审核比例和查验率。

试点改革后,原申报地为宁波、上海等地的14个申报现场,均可在杭州申报,并从上海外港、上海洋山港、北仑港、梅山港等口岸出境,最快5到10分钟即可完成。

除报关制度外,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还在检验检疫、退税管理、外汇结算等方面推出诸多改革举措,释放了政策红利,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两年多来,综试区初步建成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子商务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六大体系,以及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两大平台等适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两批86条制度创新清单,提出55项创新政策。

比如浙江省和杭州市检验检疫局出台支持综试区发展的16条政策,确立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支持综试区生鲜、水果、肉类指定口岸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推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的8条新政,重点支持综试区跨境B2B发展;省市国税局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实行一定条件下的“无票免税”政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网上消费纠纷仲裁庭”;杭州市质监局发起成立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

杭州跨境电商发展领先全国,综试区发展风风火火,这对全国其他跨境电商综试区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跨境电商风口行业,风口起飞,杭州综试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杭州品牌制造"勇做跨境电商产业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