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寻找千年沉淀的海盐哲学

 

摘要:听到盐城,似乎能够感受扑面而来的阳光和海风的味道。它让人联想到阳光将海水晒而为盐的过程,像一种哲学:这个城市如同海盐,将智慧汇聚成为结晶,拥有大海般平和而有力量的记忆。而融创希望在盐城创造一种新的海盐哲学,将大海般的广博智慧结晶为建筑。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白驹场写《水浒》,罗贯中在白驹场写《三国演义》;清代李汝珍在草埝场写《镜花缘》。从古至今,盐城总有一种热爱文学创作的“气场”,这与这片土地历史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湿地中平和地流淌

盐城濒临黄海,随着海退陆进,这里的土地也伴着地球的律动生长。一代又一代,盐城人慢慢地跟着海退而东进。从而,盐城人的精神氛围里有着海的广阔胸怀、浪漫气息,也有内陆地区的平和安定。

沧海变桑田,盐城有了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滩涂湿地,面积广阔且速度增长快,又被称为“东方湿地,百河之城”。

(盐城湿地)

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湿地宽广而包容,容纳着各样物种,让生态更平衡地发展,如“地球之肾”净化了空气。盐城的生活就像散文和湿地一样,缓缓洄流,用温和平静而又生动的文字讲述生活的沧海。

大海般蕴藏着力量

有盐之城自古富庶,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在中国古代,盐是朝廷的经济命脉,从唐至明、清,盐赋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而盐城是淮盐的集中产地,淮盐赋税收入又占全国盐课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明代嘉靖年间,两淮盐场共有30处,其中13处在现在的盐城境内。这里客商云集,市井繁华,成为里下河地区商业中心。

(盐城大纵湖)

繁盛的城市景象,让盐城的文化愈加深厚,盐官晏殊办学利民,在此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范仲淹造捍海大堤挡住海潮,先后成为当朝丞相。

由于黄海海岸线不断向东淤积延伸,盐产地不断向北部迁移,但盐城的中、北部黄海海岸边,现在仍旧是国家的重要产盐基地。

(盐城风光)

前进中的海盐城市

如今,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地级市的盐城,依然保留着当年的盛景。

盐城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都市圈的结合之处,是江苏沿海地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它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南洋国际机场和盐城大丰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盐城市成为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

开阔的地势环境,开放的交通条件,灿烂的历史文化沿革,包容的性格特质,让盐城拥有强大的动力,不断发展前行。生活方式也在前行。在新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更期待可以沉淀内心的居住方式。如今,融创将以全球视野,为这个有容乃大的城市带来更好的舒适居所。

海盐,是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结晶;建筑,是在时光的沉淀下凝固的文明。融创希望在盐城创造一种新的海盐哲学,将大海般的广博智慧结晶为建筑。如果说海盐以其轻盈灵动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风味,那么融创愿以建筑的至臻品质,为城市文明烙下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