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家公寓“灵活住” 打破住宿业的边界

12年积累,华住的转型思考

美团的王兴说过,要关注企业的核心而不是企业边界。昨天IDG的资本会上,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也是反复强调怎么样做好企业的核心,核心能力的打造。核心当然非常重要,但是边界同样非常重要,边界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我们不能因为战术上的勤奋,而忽略了战略上勤奋的思考。

希望我的演讲能够得到大家的一些反馈,给我们战略上更多的推动,让我们的思考更能贴近用户和未来。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华住的创业团队,原来叫汉庭,也是华住第一个员工,参与到整个创业过程,走过了这12年。

去年的7月份,我接任了城家公寓的CEO,负责整个公寓业务的推动。在过去三年里我非常喜欢跑步,也成为业余界精英的跑者,我觉得这是蛮自豪的一件事情。这两件事情,跑步和创业还有异曲同工奇妙的地方,历程有一些相似,都对人生有非常大的改变。

华住过去12年,从汉庭第一家店起步一直成长,到去年我们已经成为世界酒店业的top9的世界酒店集团。

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跟我们团队非常努力不可分,当然跟中国巨大的市场有关,我们还分享到了人口红利,季琦在纳斯达克敲钟的时候说感谢一个人,感谢毛主席,让我们中国生了这么多人,这么多消费者。

但是,华住一直很焦虑,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以后,从季琦到整个团队非常焦虑。我们焦虑在哪里?第一,住宿业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现在采用的方式还是过去50年世界酒店业走过的路,新建、直营、多品牌,从经济型、入门到高端我们在国内经营十几个品牌了,我们收购桔子,收购了雅高在中国的业务。下一个可以预见的肯定是国际化,还是聚焦在原来酒店的业务里,还是非常传统增长的路径。

未来住宿业,华住其实死磕住这个事情,刚才英航说的,8小时住。我们希望这8小时,不是在我们酒店,就应该在我们公寓,或者应该在我们度假的地方,这是华住的想法。

华住在过去这么多年,积攒了很大一批会员。因为华住的会员体系,在全球的酒店业都是非常先进的。我们在整合雅高在中国业务的时候,我们发现雅高全球才2700多万会员,他们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了,而我们已经超过8000万会员。

会员给我们的重复入住提供了差不多50%的客源,我们现在门店80%左右的客源都是我们的会员,每年接待近1亿多人次的规模。

大家知道现在新的互联模式、共享经济等等一些东西,社群经济、网红等等一些东西都是依靠人的连接,华住这么多会员,怎么发挥他们的能力,我们现在投了酒店,投了公寓,还投了分享办公领域,在上海大概最好的几家分享办公我们都投了。

所有人的连接,未来社群怎么延展?人的连接能不能跳开原有的OTA或者移动端的获客方式,我们也思考这个问题,非常的焦虑,OTA现在势头非常猛。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和沉重的话题, 我们今天做的酒店(标准化)会被以怎样的方式颠覆?这是我们非常焦虑的。康师傅等一些方便面,我认为不是被地沟油打败的,一定是被整个移动端的外卖逐步削弱的。我们看到原来标准化、管饱的、便宜的方便面,被更美好的食物,更多样性的、好吃的、方便的外卖取代了。

我们也看到Airbnb推动的,“旅行中,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这种非常有情怀和个性化住宿形态迅速崛起。

我们也捕捉到一些酒店业商业趋势的变化,非标化产品以及服务的崛起,消费升级的浪潮,昨天我参加IDG的会,就是消费升级趋势下崛起的新品牌、新服务、新渠道、新媒体。这个浪潮非常的汹涌,建立在品质保证基础上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式的消费服务,迅猛地发展起来。

另外共享经济,去中心化、点对点的商业模式,真的迎面而来了。在过去这么多年,我们基于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网络信用、社群建立等等一些基础的背景下,共享经济迎面而来,而且会势不可挡。

面对这些问题,华住思考的是什么?战略上我们肯定需要打破边界。打破边界的意义是什么?打破边界是要试图改变我们目前的产品,重构我们的产品、服务、体验环节,去迎合以客户为中心的体验和服务。我们消费者需要什么?未来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是不是还像过去那样做传统的业务?这是整个华住的思考, 我觉得必须要适应整个潮流的发展思考我们的边界如何打破。

城家公寓,打破边界的产品

我去年开始承接城家系的工作,除了公寓领域以外,其实更大的理想和梦想,是承接整个华住系在非标准住宿领域业务的崛起,什么叫非标住宿业务?我们认为原来酒店业就是标准化业务,1-4天,酒店化、层级化的管理,基本千篇一律的服务,每天都是看到前台、值班经理给你一套标准化的服务。

第一,我们觉得时长是不是可以打破?长租公寓一定是这样的长租公寓吗?我们的酒店一定是这样的酒店吗?这样的话题是值得讨论的。我觉得刚才华兴资本的分享,他们还是基于过去美国和日本的经历。我觉得中国是不是有另外一个模式崛起?我打个问号,和大家一起分享和讨论。

华住原来一直做1-4天酒店的业务,我们平均的时长大概1.4天。刚才也分享到,中国的住房市场迅速的崛起,我们也发现,年轻的白领,原来有一句话叫“逃离北上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年轻人逃离了城市,不可能有机会。所以,核心城市的人口密度跟年轻人的密度会越来越高。当然现在的房价太贵了,上海、北京的房价,像我们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还可以勉强买买房。今天大学毕业要在上海、北京买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短期时间里不可能实现,住房必然是他们的需求,只是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服务。

另外我们也捕捉到酒店业的一些经验,就是消费升级的趋势。我们认为独居的生活,一定是未来年轻人非常重要的住宿需求。因为我们假设合租还是一种过渡的生活状态,不一定是苟且,但一定是过渡生活状态。

人的内心需求,但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一定会选择一个独居、独立、自由有品质的生活。这个我认为是人一旦条件允许下本质的追求,这是消费升级的趋势。所以独居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他们未来的一种状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华住去投集中式的公寓,迎合创造更好更干净、安全,更有社交属性,更让他们生活品质更好的空间。

另外我们也捕捉到,国外有很多STAY的酒店。STAY这种空间情景,不管是extended stay或者long stay的情景,我认为随着整个经济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业、第三产业等等一些组织形态,去中心化组织的诞生,一定会诞生大量stay住宿的需求,这是我们对中国住宿业的观察。

这种分类应该是我第一个分出来的,如果打破时长,我们首先要知道时长是什么?我发现这三个英文单词更好描述了住宿的心理状态或者消费状态:

第一个:我把酒店当做night,过夜的。

第二个:Stay。

第三个:Live(生活)。

这是不同的情景,我们也叫做时长。华住主要做night,剩下的由城家来做,打破时长的边界。

城家做的产品,有非常棒的设计、空间的独立性,有社交的情景、功能和洗衣服,能做饭,空间、功能更完整。

第二我觉得一定要打破产品的边界,住宿的形式和功能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进一步细分了。原来我们捕捉大部分的stay都是住在汉庭,因为没什么选择,价格便宜,你即使有一些功能没有满足,看在便宜的份上就住吧。消费升级以后,可能消费者不是这么想的。

强调个性化的住房体验,我们刚做了一个产品叫CitiGO,我们在做这个品牌的时候,明确知道我们要针对哪些人,而且勇敢说出哪些人我们不需要,say no。这个酒店刚开业两个月,经营业绩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天天爆满。经营的收益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的坪效冠军了。

刚才讲了集中、分散,我认为这种边界也应该被打破,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因为移动端的发展,技术物联网的实现,社交、媒体社群的建立,还需要这种边界吗?不确定。我们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去满足,这是最重要的。

当然也得打破管理的边界,原来酒店业的管理是非常中心化的。经常内部嘲笑我们酒店业,酒店业是工业时代留下的,工业时代有个前台,然后分发房间,整个流程化,非常中心化管理的思路。

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技术、手段,将来的物联网实现以后,共享的模式一定会逐渐普及,我们能不能给一些小的B端或者小的C端赋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连接,做更多的服务,产品的供给等。

当然我们一定是利用技术驱动、客户驱动,以服务品质作为驱动的管理边界的打破,而不是天马行空式的打破。

这是我们城家现在在做的事情,我们有集中式也有分散式的,我们主要用服务作为连接。我们做酒店管理出身的,管公寓相对来讲是降维管理。我们坚信,我们拿好自己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做好服务、做好管理,互联网公司擅长打空战、空军,我们自己内部开会的时候,我们是巷战的。一个城市、一个碉堡慢慢去打。所以服务商的连接,一定是城家未来非常重要形成的核心优势和品牌。

JEEP的广告词,我非常喜欢,因为我代表过中国参加戈壁挑战赛。这句话挺棒的,因为这个年代不缺少情怀,你们可以随便打开一个互联网平台,照片都很美,有很多故事、很多情怀,很多打动人的地方。

我觉得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能力做情怀的落地,这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

用服务做连接,我们经常说没有服务的,那叫出租屋不叫公寓。公寓一定要有服务,这是必须的,没有服务那是出租做的事情。城家公寓要做的是有服务,用服务产生连接、黏性,用服务产生溢价,用服务为我们的小伙伴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用集中式的,或者区域集中式的服务,给更多的消费者产生更好的体验。

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内容驱动非标住宿分享经济的模式,做一些赋能,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做2B、2C的模式,驱动更多去中心化产品的供给。

我们能不能实现这样中国特色的集中分散结合的模式?我们非常具有信心。因为大家知道,互联网的模式,以及整个的发展,现阶段中国比美国、日本都更为先进和发达。

当然城家也做了很多技术驱动,华住之前为什么这么成功?我们内部有一句话叫鼠标+水泥。我们第一在攻城略地的时候非常强,去租赁物业,去做选址、装修。同时华住的信息化系统,在酒店业非常先进。我们对比了一下国外的,像雅高我们也有合作,我们对接的系统,发现我们的技术比他们先进至少一代的水平。

未来打破边界以后的住宿形态,一定要用技术来驱动,更去中心化的架构,必须得用技术驱动。所以城家做了国内第一个长短租结合的CAS系统——城家公寓的管理系统,这是第一个。因为据我所知,国内没有人做过这个系统,有一些项目用公寓的管理系统,有一些项目用酒店的管理系统。看着简单,实际上背后的系统支持复杂度非常大。

另外我们希望,打破这个市场以后,灵活住作为入口。因为我觉得今天小伙伴们生活状态的变化性会非常大。什么情况下stay,什么情况下是live,也许未来边界没那么明显。也许你换一个男朋友,可能就要搬一个地方。也许你换一个工作,就要换一个地方。住一定是跟办公环境要结合的,上海北京的小伙伴体验非常深刻。有一句话叫什么:“青春耗在通勤路上”,上海北京平均是51分钟通行路,每天两个小时。

我们希望在核心城市提供更多的产品选择,提供更多灵活的住宿空间,让他们的青春不要耗在通行路上,让他们的青春生活的更美好,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另外在建立会员方面,华住会员体系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觉得不够,会员只是社群最基础的表现方式跟最基础的形式。如果以建立会员建立社群为依托,关键的指标,未来能不能通过我们的服务,通过我们的能力给他们产生每客溢价,以及提高复购率,这是我们认为未来最重要的。

城家今天有四分之一的客户是好友推荐得来的客源,我们认为这个指标还要加倍。我们应该跳过原来互联网获客,或者OTA这种模式,我们有这样伟大的想法,就是怎么样让他更多对接到我们的客户,实现这样的入住。

未来住宿业是线上或者线下的,长租或者短租的,集中或者分散的,标准或者非标的,不确定。但是有一个确定的是,一定会发生改变。

所以最后也希望我们城家,这是我在团队内部经常讲的,虽然我们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景和想法,也有这样远大的抱负,但是我们一定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点点滴滴,天天向好,谢谢大家。

今天这个话题,如果有机会,我想找个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城家公寓在做的事情,就是点点滴滴到底做什么事情。因为跟投资人很多同行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分享,战略上的思考,得到你们一些反馈,我觉得可能对我的价值也更大,对大家看这个行业不同视角价值也很大。

提问(华融资产管理董事):因为我们最近一两年比较关注城市更新这块市场。

金辉:我们也很关心。

提问:想听听您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金辉:这个话题是非常好的话题,也是我公司另外一个团队在负责的。本质上来讲,酒店公寓和分享办公做的一件事情,虽然我们刚才讲了大量对C端的想象,对C端的满足跟体验的边界。本质上来讲,我们做的是空间运营。

空间运营关键是什么?不管是城市更新,还是开发商现在不让卖的持有型物业的本质是什么?怎么让它的坪效做高。通过品牌、管理、技术驱动,怎么样实现这些资产开源节流以及坪效的提升,这是需要做的。

所以华住在这方面还在做一些思考,我们正在做一些地产的持有资金。目的是利用我们在中国酒店+公寓行业最强的运营能力,帮助资产持有方一起做资产价值提升,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刚才我提到了CitiGO我们做的运营坪效,在上海新闸路已经做到有利润了,经营利润11元/平米。那里的写字楼,原来非常破的楼,估计也就五六元吧,因为酒店跟公寓组合为什么这么有趣?酒店的客源在单位时间里,就像木桶里的水是有限的,公寓更多可以外延,它的量更大。所以酒店加公寓,能够更高摊薄大体量物业。他们的关键服务跟空间运营,又是非常接近的。

这就非常有趣,如果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我们通过很强的获客能力跟运营溢价以及成本的管控,我们一定能为资产,不管是存量资产还是开发商资产,能带来很高的经营坪效,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提问(喜瑞都创始人CEO):我们现在非常巧,下面也有喜瑞都酒店,乐派公寓长短租,还有悠悠求职网。您刚才谈到的CAS系统,我们也做了开发,基于流程和技术。我们自己思考三个问题,刚好今天也问一下您。

第一,未来城家打算采用租赁型还是持有型的为主?

第二,未来城家打算以类似汉庭先直营标准化再加盟,还是一直直营?

第三,城家做了CAS系统之后,打算平台化线上线下,还是仍然以线下为主?

金辉:第一、第二个问题还是比较接近,我觉得第一步,因为现在整个市场刚起来,有很多需要打磨和提炼的,当然这个阶段,我们会有大量的在核心地区租赁直营的模式,少量配合基金持有的模式,这是少量,当然不会城家自己持有资产,我们肯定有持有基金做配合。

基于几个原因,第一产品服务市场打磨等等都需要样板事先沉淀。第二我坚定的认为,在中国通货膨胀的前提下,锁定长租业是非常大的资产,华住当年都已经尝过这个甜头了。所以我们现在锁定15年的租约,大家都是做资本的,基本上都还是有价值的。包括我们现在都是8年以上,10年。所以锁定租约,我认为还是相对来讲轻的方式。

CAS系统是不是平台化,基于我们未来,目前我们还是给到自己的集中式公寓在使用。未来是不是像华住系的CMS做平台化的延伸,我们持有开放的心态,我觉得做好了大家一起分享,因为这个市场非常大。实际上我们现在跟各位同行,在业务上基本上没有交叉的点,因为市场实在太大了,大家都碰不到,而且做的客户群又不一样,我们希望做的还是终端以上消费者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