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蜂科技:大数据风控,是为了让金融机构在风控上少走弯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悄无声息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目前来看,大数据已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甚至某些领域已非常成熟。于是我们看到,在媒体行业,大数据算法正在逐步替代传统人工编辑,精准高效地为读者推送内容;而在金融科技这个热门领域,大数据风控已成为众多机构或创业公司炽手可热的追逐对象,大数据风控一跃成为业界广泛认可的风控技术手段。

在这个领域内,此前已有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巨头入局,他们不断声称自己是大数据公司。同时我们也看到,诸如云蜂科技这类独立第三方大数据风控服务商也在崛起。

业内人士坦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将成为提升机构和公司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骗贷”闹剧成为不少机构曾经踩过的坑

“借钱不用还,只要你成功借到款,我们支付你500块现金”。这样的话,不止一次出现在“骗贷”事件的媒体报道中。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砸晕了这些所谓的“借款人”,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较大且收入微薄,且不具备良好的偿还能力。

按常理,这些人并不符合大多数贷款公司的放款条件。但是这“按常理”的事情却“不按常理”地发生了,而当真相大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剧情的发展都由诈骗团伙一手操控,灯下黑的初衷一下子遁形。

每每看到这些报道的时候,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在不断追逐利益的金融界,他们抛出的疑团,造成的巨额损失,令人瞠目结舌。

反观大数据风控行业现状来看,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领域主要分布在消费分期、小额信贷等行业。于是乎,对于在大数据风控为成熟应用之前,团伙欺诈、银行飞单这样的新闻见诸报端也就见怪不怪。

欺诈损失团伙型的现状,反而给反欺诈指明了一个方向。

之于团伙欺诈,要提交大量的申请表,相互之间肯定有很强的关联。如果机构及时利用及机器学习,用算法、规则去过滤审核申请表,进而,靠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手段,对人员信息进行风险防控成为了当下众多金融机构们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对金融机构来讲,大数据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平台实现科学严谨的风险把握,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在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个人信用信息非常分散,难以形成聚合效果。”云蜂科技杨立恒认为,随着大数据风控的发展成熟,这些问题都将得到逐步解决,“骗贷”、“欺诈”将得到有效遏制。

打破信息孤岛,云蜂科技用大数据风控助力金融机构发展

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进入高速发展期,仅仅一年时间,消费金融市场便达到万亿级级别,在互联网金融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资本的大量涌入,平台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各平台的风险控制问题尤为突出。

得益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迭代发展,运营商、电商、社交平台、公安系统、教育系统、社保公积金等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成为了支撑大数据风控的动力源。

事实上,现在众多平台关注的大数据,也被分为以学历数据、人行征信数据、公安数据等组成的第三方客观数据,及由交易偏向和兴趣爱好、人口学特征等网络行为数据等两部分。

“如果把互联网机构比作人体,大数据是肉;信用体系建设是骨骼;风控就是血液,三者缺一不可。气血循环不畅,人会生病,只有三者有机结合,人才能健康长寿。”云蜂科技杨立恒说,金融科技的萌芽发端,让诸多金融机构后续的发展,可以依赖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式做风控。

从科技角度来看,现阶段大数据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是积累了海量数据;第二是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快;第三,数据更加多样性。而在杨立恒看来,云蜂科技在这三方案都有众多优势。

“云蜂科技专注于前沿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杨立恒表示,云蜂科技通过提供大数据挖掘,采集与分析,风控系统,风控模型,SaaS级业务系统等科技产品服务,帮助各类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创造价值。

在杨立恒看来,“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大数据风控,可以使风控审核流程更自动化,大幅提升风控效率。

“但是目前在数据覆盖率、匹配率等等问题上,大数据风控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基于征信数据的风控。这也需要金融机构的风控人员根据自身平台的属性,判断申请人是否能成为自己平台客户”。杨立恒说。

“未来,云蜂科技的思路是引入人脸识别、远距离面谈、反欺诈扫描等,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利用这些前沿技术,构建起严密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帮助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周期,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火热,让金融业和新型金融科技企业迎来发展机遇。全球金融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科技革命,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渐行渐远,而另一个更富效率与生命活力的金融业正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