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千年,一朝绽放——记朱妙根创作原生态蜾扁体书诗文三百
五月初开始,朱妙根先生每日一展,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其蜾扁体书系列作品,同时还配上一段讲解文字,让更多的人欣赏并了解这一断代千年的书体。
蜾扁体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由南唐徐铉晚年变法而得,后因未有传人而断代千年。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曾云:“前代金文遗文中,偶有方扁出现,宋人叫‘蜾扁’”。徐铉、吾丘衍等认为“非笔老而不可为”。据宋至清历代文献记载,南唐徐铉以其精小篆、文字学、善书法等名噪当时,声播后代,特别是修订(汉)许慎《说文解字》,流传至今,晚年又独创“竵扁体(蜾扁)”书体,作品虽不见传世,但影响至远,功莫大焉。
虽然,我们无缘见到这种风格特异书体,但宋代有董逌《广川书跋》,南宋有朱熹《晦庵论书》,元代有郑杓、刘有定的《衍极》,清代有康有为的《广艺丹双楫》以及《宣和书谱》《梦溪笔谈》等,它们都有所论述或引用。(宋)董逌《广川书跋》:“篆法贵得蜾扁之势,故笔力常有余,此书尽之。”(宋)《梦溪笔谈》:“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曲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长。蜾扁之法,非笔老而不能也。”
我们可以想见,徐铉的蜾扁书体,结构偏方倚侧,线条粗细富于变化,行笔有提按,用笔老辣苍茫。蜾扁体,上接秦汉下合清代篆隶,可惜不复可观也无承传者,失传原因是唐宋元明篆隶成就不大以及行草书的实用性,使篆隶暂时退居幕后,将成就留给行草楷书。因此,蜾扁体的书体发展史上出现了断层,这一断就是千年。
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书写的《许塘记》、著名学者章太炎书的《千字文》皆变小篆化灵通,极具蜾扁意趣(《上海美术出版社言》)。随后,又有近代著名书家陆维钊先生复创了这种书体,自谓“蜾扁体”。陆维钊晚年独特的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蜾扁体,是其在书体上的重大突破与创造,其造型与草书、隶书糅合,笔法篆隶兼施,方圆并用,线条在帖与碑之间徘徊,使得草篆颇具陌生美感和视觉冲击力,草篆线条的趣味性加强、笔墨表情丰富,使作品精炼洞达,节奏内畅浑厚而苍茫,表达出蔡邕所谓“若坐若行”审美现象。陆维钊先生重拾蜾扁体书而名重一时,至今影响尚存,陆氏蜾扁体以隶入篆,扁方取形,属隶型蜾扁体。陆维钊先生重拾蜾扁体,开了一个好头,意义非凡,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留世作品极少。
八十年代时,《西泠艺报》主编、西泠印社理事蒋北耿先生,以章太炎《智永千字文》临写演化蜾扁,得到沙孟海先生首肯。由此,吴昌硕、章太炎、陆维钊、蒋北耿是蜾扁体断代千年后,重拾复创蜾扁体的四位重要人物,在各个时期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可谓开路先锋。与上述四位不同的是朱妙根先生作为随行者,投入大量精力,历时数年创作了蜾扁体书系列作品《历代名家诗文百篇》、《唐诗百首》、《小品百帧》,便于专家和读者在欣赏、参用蜾扁体书的同时,也可欣赏中国历代名人的著名诗文,老少皆宜、广可传颂。此创举一开中国书法、文学、诗词史先河,填补了蜾扁体书领域的空白。
朱妙根以数十年书法修为以及十余年小篆、蜾扁体书的推衍、演练,明确指出蜾扁体书“是一门集文学、文字学、书法为一体的难度极高的艺术,非笔老而不可为、非精通小篆和《说文解字》而不可为、非通掌变型变线并广纳先秦古文字神韵而不可为。”他一再强调,作为随行者、继承者,只是步先行者的后尘,作了一些努力。但是朱妙根所变蜾扁体形态特征和用笔方法有自己的特色,更独创了三百诗文蜾扁体书作品,亦功不可没。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魏源说过“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任何一门技艺要达到巅峰,必须尊师重道。道,即道路、方向,书法之道博大精深,不只是写字的技术,更要了解中国书法内在精神所在,并深入了解汉字结构中的各种奥妙之处,否则绝对无法进入书法真正的堂奥。朱妙根先生无疑是已步入书法堂奥之人,他能有今日成就,自然离不开“尊师重道”。沙孟海、刘江、吕国璋等几位是朱妙根时常感恩的老师,还有亦师亦友的蒋北耿先生,他对朱妙根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在蒋北耿的直接或间接启发、引导下,朱妙根潜心研习吴派篆书数年,终于具备化蜾扁体书的能力,并创作出大量蜾扁体书作品。朱妙根说“创作蜾扁体书已是自己的责任,若不付诸行动去‘化’,则是我的失职。我们这代书法家有抢救、恢复、发扬光大的责任,为此本人愿尽绵薄之力,希望有更多的同道投入,那将是幸事一桩”。在朱妙根创作蜾扁体书的过程中,杨陈兴先生就有关蜾扁体理论研究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还有谢学理先生对朱妙根的督促、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有了种种关注、支持和督促,终有朱妙根三百篇蜾扁体书作品横空出世,让断代千年的蜾扁体书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可谓前无古人、后续待人。
“书法不仅是脑力活、技术活,还是体力活,如纸上太极。一笔一划都是力量的生发、推衍与回收。书法不但可以描摹万物复杂丰富的形状,更可以传达内心幽微幻变的情感”。朱妙根先生的修养、学识、气度,乃至情感,正通过书法艺术这一“无声之音”,在一笔一划地纵横交错间,化成一个个精灵,在纸上静止地舞蹈着、流动着、诉说着,朱妙根像是走在时光无尽处的行者,生命不息、步履不止!
2017年7月23日
魏昱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