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来的小黄车|揭秘ofo背后的研究历程

 

 

在ofo小黄车内部,有一个“神秘”的部门——用户体验研究实验室。这是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内唯一一个为研究用户体验所设立的专业部门,其发明的用户研究量化计算方法已经申请专利。目前,ofo用户体验研究实验室已参与过20多款车的改进研究,我们所骑到的小黄车其实是研究员们“算”出来的。

用专业术语讲,用户研究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可用性测试、用户画像研究和深度访谈。

第一阶段可用性测试,研究员们会利用ofo的线上渠道招募志愿者,通过一对一的沟通甄别,选出数十位符合条件的用户,让他们来到ofo总部,参加研究实验。

实验当天,研究员会提前摆放多款小黄车,让用户交叉试骑,借此观察用户上车前、上车后、调整单车、下车时的表现,并且记录用户注视新车的时长,注视时头部摆动的最大角度,或蹙眉、或瞪眼的表情,身体和脚步的偏转,言语内容、态度倾向、语调等信息。比如某位身穿衬衣的男性用户,在骑车之前先要用手擦一下车座。这背后真实的动机就是研究员们需要了解的。

第二阶段用户画像研究,研究员们会根据第一阶段用户的反应和态度,细化作为问卷的问题,形成树状结构,并对问卷进行量化,然后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当有效问卷数达到1500个左右时,研究员会根据问卷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建立用户画像。

第三阶段,研究员会从回收的问卷中,选择开放题回答认真,有深刻观点的用户会被邀请来到ofo总部,参与深度访谈。访谈过程中,研究院会根据前两步的研究结果,针对性的探寻问题。在某次的深度访谈中,来自北京大学的化学博士王月(化名)表示轻快是最重要的,造型要符合黄金分割,最后他还补充了4个字“纳米材料”。

通过“天才捕手”系统的测算,研究人员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哪些部件的用户体验较差,且还可以清楚的知道哪些系统拉低了骑行感受,以便指导研发和设计人员对共享单车进行改进,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通过对“天才捕手”的评分体系阀值的评定,可以判定一辆新车是否能够量产上市。

日本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如是说道,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原研哉这句话在百年产业自行车身上同样适用,自行车作为一个绵延百年传统行业,在体感和工学上已经有了大量的累积,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自行车就完美无缺了,相反,它仍需要我们利用更先进的科技和统计方式,优化自行车的产品设计。“骑时可以更轻松”是ofo小黄车的一句广告语,但简单一句slogan的背后,是庞大的研究和设计部门协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