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时代 还看纸巾
时下中国,“共享”及“共享经济”两大关键词高频率地充斥在各大主流媒体版面,中国“共享经济”空前繁荣,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撰文评论,褒贬不一。
共享纸巾诞生引发质疑
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热议和质疑,其实这是一个好现象,有争论才有进步,在争论中透过表象看本质,真理越辩越明。伴随着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共享经济再添一员——共享纸巾,ZHO共享纸巾今年5月份低调诞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由一位年轻的80后创业青年郑品带领一帮年轻的精英团队,以创新的共享模式推出一种智能设备,市民只需用手机扫设备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每天免费领取纸巾一包;如果想第二包、第三包以此类推则需付费购买,单价0.5元/包;此外,还可以分享式领取,每成功分享一个朋友可免费领纸巾一包。
共享纸巾一面市,马上受到了商户和市民的热捧,设备供不应求,每天全国各地都有咨询加盟代理意向电话,应接不暇。在持续不断的热度之下,笔者也听到一些质疑,这些质疑不在纸巾的应用场所、纸巾的领取方法、纸巾的质量等,而是质疑共享纸巾是否是借共享经济这个风口而行营销之道,冠于“共享”而作商业噱头。
笔者认为讨论这个话题必须从共享经济的概念谈起。
什么是共享经济
按照权威的定义: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共享经济的五个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流动性。
简单通俗的理解是“共享经济”鼻祖罗宾蔡斯女士提出的共享经济的公式: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就是利用别人暂时不用的、闲置的资源加上人人参与。
纸巾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共享纸巾模式产生的现实背景
由于地方GDP主义的驱动,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中国生活用纸行业产能过剩严重,据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CNHPIA发布的统计报告,中国的卫生纸产量在2015年底已经增长到约1044万吨,比2014年的944万吨增长10.6%,明显步入产能过剩。据权威机构统计,从2011年到2016年,生活用纸产量从582万吨上涨至854万吨,消费量从540万吨增长至78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和7.8%。
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激化,不可能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无序竞争和盲目扩产将持续很长时间。作为低值消耗品,纸巾的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忠诚度低。如何消化过剩产能,盘活闲置的大量库存,众多纸巾企业纷纷发力细分市场,以此寻求新出路,但收效甚微。
共享纸巾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分析行业背景让我们对纸巾的共享模式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回到共享纸巾是否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我们从共享经济的三个必要条件一一来“鉴别”。
第一是闲置资源的利用。我们个体对自己拥有的闲置的实体资源的认识比较直观,因为这些都是显性闲置,这些都是看得到的,大量的库存产品是隐形闲置,产能过剩的行业产生的大量闲置库存产品,我们个体没有看到,但它在削弱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共享纸巾帮助产能过剩的纸巾行业去库存,激活社会存量资源,是不折不扣的闲置资源利用。
第二是要有一个共享平台。共享纸巾通过智能设备这个载体,利用互联网技术,人机互动,建立了一个共享平台。让供需双方通过这个平台得到连接。
第三是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篮球以及共享充电宝等共享模式,都是通过有偿出租的的方式暂时转移使用权,共享纸巾也是使用权的转移,而且是免费的,但它与以上几个共享类别有区别的是它们属于耐用品,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有实际意义。纸巾属于消耗品,不能循环使用,使用者也是所有者,使用了也就所有了,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使用权和所有权同时转移了。
综上所述,共享纸巾满足了共享经济的三个必要条件,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共享纸巾是有更深内涵的共享经济
共享纸巾通过建立一个连接供需双方的共享平台,把低值、高频、必需的日常消耗品纸巾从产能过剩的库存产品实现了价值转化,通过共享经济的新模式,让纸巾有了价值延伸。
最重要的是它继承了现有共享经济模式的优势,创造性地挖掘出更深层面的商业价值,前瞻性的预测未来的需求趋势。把共享纸巾智能设备作为一个互联网跟物联网结合的终端机,从线下吸入流量,重新回到线上,以共享纸巾项目作为流量入口,打造全国物联网社交共享大平台。
有学者预言共享经济的未来是免费,现在ZHO共享纸巾已做到了,而且有了更深的内涵——物联网商业社交大平台。
我们期待着,期待着ZHO共享纸巾开创的物联网社交时代,更具魅力、光芒四射!(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