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爬山、流汗、只为寻找岩茶的答案

在孝文家茶“跟非遗大师一起制茶”活动中,来自全国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茶人们,带着不同的关注与疑问来到武夷山。

他们共同经历了120小时的寻茶制茶之旅,熬了两次夜,爬了四次山,流了无数汗,为的都是寻找到自己对于茶的答案。

那么,他们都找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记录下了每一位参与者对于自己在活动中对其触动最深的点。他们贡献出了在这个点内自己私藏的照片,每一张,都寄托着自己对岩茶最真挚的表达。

茶学研究生:许慧婧

作为一个学院派代表,许慧婧此行就是一个学习与拓展的过程——在乌龙茶的源头里做茶,究竟能不能得到在学院里学习之外的东西?

或许在她心中已然有了答案,而她最为感触的,是老茶人的‘实践派’讲解,以及与各行茶人品茶时彼此的分享。

许慧婧:“加深、拓展、纠正,这三个词是我对这次制茶之行的总结。有老茶人墩水叔的亲身解说和经验传授,是难得的机遇。这使得我对岩茶有了更深的体会,特别是岩茶品种区别感受,应该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同时也是留给我今后不得不解的疑惑——那更多的小品种各自有着什么样的韵味?”

许慧婧:“好的岩茶是富于变化的,香气的变化、滋味的变化、汤色的变化,茶的变化必然带给我们品茶者感受上的不同,所以,人的感受也在变。这些变化越是细微,越需要我们用心来体会和觉察,专注于这一刻。即所谓好茶,需要专注。同时,岩茶也应该是包容的。不同的人品饮同一款茶,感受不尽相同,通过分享、交流,我们可以在同一杯茶中看见不同的山水,聆听不同的美好。彼此互相开拓眼界和认知,互为师长,相互助益。即所谓,好茶,需要分享。”

长嘴壶茶艺师:云宝

作为一名茶行业的人员,云宝喝遍无数好茶,同时也期盼自己对茶有更多的了解。

而岩茶的制作工艺,之前的他早已知道得滚瓜烂熟,但是却没有亲自动过一次手,所以这一次,他还是得动手见真知。

谈起印象最深的场景,云宝似乎有些“拆分不了”,因为他觉得每一个场景都是莫大的收获。

云宝:“这次我理解到一个事情,喝茶不仅喝手艺,还得喝感情。孝文家茶之所有让我觉得好喝,离不开孝文家所有的小伙伴们,无论做茶师傅还是工作人员都很棒,每一个人都很用心,不管是墩水叔,还是孝文哥,孝文家每一个人对茶、对人都很好,也许,在这次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善待每一泡茶,因为这里面凝结了许多的感情。”

云宝:“还不知道岩茶之前就知道大红袍这个名字,很容易把人绕晕的名字,通过这次活动有了全新的理解。能够零距离接触制作一泡牛肉,这是要多么大的福报才有的机会。而其中给我体会最深的便是摇青步骤。我认为这是武夷岩茶的关键,大红袍能体现武夷山,摇青体现岩茶!”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篇武夷岩茶的科普文。然而它却记录下了在某方面比知识科普更为重要的信息——在与一片茶叶的深度接触中,一位爱茶之人,究竟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感情。

或许,对一个茶山,一款茶每一个细节的真挚喜爱,才是对这泡茶最好的回报。